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坚持清空加沙,强制将200万巴勒斯坦人迁到非洲东北角国家,让犹太人回归内坦亚胡所说的“大以色列”。显然这已大大超出2023年10月打击哈马斯、解救人质和加沙地区非军事化的战略目标。
内坦亚胡8月12日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强调,实现大以色列是他历史上和精神上的任务。大以色列概念起源于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由以色列右翼党派提出,除了原本的以色列国土之外,包括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加沙走廊、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都是犹太人的土地。
迁出200万巴勒斯坦人的构想更长远,耗时更久,须要投入的人力和资源更为浩大,要重构版图,以色列须要付出比以往高昂的成本。然而,迁出巴人却是内坦亚胡政权延续战争,甚至打击周遭敌对阿拉伯国家的正当性来源。对内坦亚胡来说,持久的战争状态能够绑住国内右翼党派,符合其利益考量。
先不深入研究以色列是否有能力劳师动众将200万人口逐出巴勒斯坦,真正的考题是,国际社会要如何回应以色列战略转移。
2023年10月以后,哈马斯、真主党、青年运动、叙利亚和伊朗先后遭到以色列强有力的军事碾压,国际社会和人道主义者纷纷谴责,国际媒体也跟着不断揭露以军在加沙走廊的种种违反人权行径,阻扰人道援助进入之事也频频发生。但以色列几乎都不为所动,道理很简单,因为各国都不想直接卷入以色列主导的中东棋局,包括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在内,虽然表面上力挺以色列,协同以军轰炸伊朗的核设施,但实际上白宫也不愿意全面介入,深怕涉入太深反被内坦亚胡拖着走。
近期,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祭出新招,表达要在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威胁以色列赶快停火,立场向来较亲以的德国,也在压力下不得不跟以色列拉开距离,于8月8日启动对以色列的军事制裁。此外,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远方回教国家,以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在全球有话语权的国家,也继续在各种场合批评以色列,声援巴勒斯坦。
这些动作对以色列都是预期之内而且软弱无力的虚招,只要巴勒斯坦在地图上被抹去,纵使所有联合国成员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合法地位,整个世界也改变不了大以色列的事实。因此,英、法和加拿大突然打出巴勒斯坦国这张牌,反被国际舆论批评为虚伪、短视和无力。
如果巴勒斯坦土地完全被以色列并吞,巴国人四散各地,马来西亚和印尼在国际舞台喊得再大声,也不可能扭转以色列的行动目标,对内坦亚胡不痛不痒,毕竟1948年5月14日建国迄今,以色列就经常遭受国际社会声讨,这些喊话反过来只会不断彰显巴勒斯坦的回教友邦以及第三世界发言人,在中东地缘政治的无力感而已。
如果加沙走廊被清空,巴勒斯坦完全成为以色列领土的一部分,阿拉伯国家也不敢动用武力。因为哈马斯跟真主党的武装力量已几乎遭以军歼灭,伊朗制空权被以色列轻易夺取,并连续12天承受以军狂轰滥炸,这些画面仍历历在目。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对以色列态度不一致。伊朗开发核技术让海湾国家提心吊胆,内坦亚胡和特朗普削弱伊朗政权,某种程度上是协助海湾地区排除隐患。
以军打击伊朗支援的也门青年运动,也符合阿联酋和沙特的利益,因此,随着伊朗国力的衰弱在12日战争中被验证之后,以色列确立中东强国地位,至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目前看不出有凝聚起来改变这个现状的动力。
总而言之,内坦亚胡的大以色列构想,是在给国际社会出考题,以色列正在利用硬实力昭告天下:只要有实力,小国也可以撼动世界。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