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制造业利润下滑和强制缴纳社保的双重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劳资矛盾日益突出。自8月以来,广东、河北多地发生工人集体维权事件。
深圳半导体大厂先进半导体设备8月8日宣布,公司将解散并启动清盘程序。近千名受影响的员工星期一(8月11日)在厂区抗议,要求提高裁员赔偿标准。
网传视频中,一名疑似工人代表质问:“公司以哪条法律依据终止我们的合同?我们做错什么了吗?”现场数百名员工听后鼓掌呼喊,齐声响应。
广州中型包装企业凯艺纸品,同样因为工厂突然倒闭,过去几天引发员工维权、追讨拖欠工资。两个月来,广东省已有多家印刷包装企业宣告停产,如东莞虎彩、佛山傲彩、中山伟仁纸业等。
广东清远的一家制衣公司则因为下调薪水,百余名工人自8月7日起两次罢工;深圳一科技公司员工星期一也集体罢工,要求公司对搬迁厂区给出明确补偿方案。
河北药企国药乐仁堂今年6月辞退数十名员工,但因未履行赔偿承诺,被辞退员工本月再次聚集维权。
乐仁堂货车司机赵先生(56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乐仁堂目前将他推给劳务派遣公司,拒不承认他为员工,甚至让他自己提供证明。他说,与自己情况相似的有超过50人,“我们铁了心了,非跟它斗到底”。
工人维权事件近来频发,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强制社保缴纳政策进入倒计时。中国最高法院8月初发布司法解释,明确从9月1日起,任何规避社保缴纳的私下协议都将无效。
受出口疲软和内需不足影响,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34个月录得负增长,今年6月和7月都同比下降3.6%,为近两年最大跌幅。
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社保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企业生存空间。这一压力最终传导至一线工人,转化为降薪、裁员等严峻问题。
学者:强制社保 将冲击青年就业市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力涛受访时指出,当前的局面是一个“特别两难的问题”。从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角度来看,中国官方强制社保缴纳有一定道理。
但从实际的角度而言,制造业企业目前本身就面临许多困难。如果再有新的成本进来,企业的生存可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企业裁员,又会进一步给就业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赵力涛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倾向于用临时工,尤其是无须缴纳社保的退休年长者。这将对青年就业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冲击,让年轻人找工作难上加难。
至于工人集体维权问题,赵力涛认为,官方首先会密切关注,避免让这类事件发生;至于事态如何演变,仍有待观察。如果反弹压力太大,有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但底线是不会让维权触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