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有幸获得2025年秋季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入学资格。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却被纽约州的疫苗接种规定稍稍挡了道。由于难以远程获得30多年前的疫苗记录,我只能忍痛就近跑到医院挨上一针,做了血检,确认体内有抗体,算是过了关。想到美国国内对于疫苗的两极化态度,摸摸手臂又感觉有些好笑。
纽约州对新生入学有强制疫苗规定。对大学的规定相对宽松,只要求必须接种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MMR)疫苗。
MMR疫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普及,在新加坡也是全国儿童免疫计划的一部分。麻疹曾非常普遍,《美国医疗科学期刊》1954年9月刊登的《现代麻疹》一文写道,麻疹“就跟死亡和交税一样不可避免”。在疫苗普及后,麻疹在美国每年的病例从数十万下降到不到200,数据证明疫苗有效。
然而,麻疹和MMR疫苗在今年却重新登上新闻版面。截至6月24日,美国今年已经出现超过1200例确诊病例,其中146例须要住院治疗,三例死亡。超过95%的染病者没有接种疫苗。
在美国50州中,像纽约州这样对于入学有强制疫苗接种规定的只有六个,这六州只允许因医疗原因豁免,其余州都允许以宗教、个人信仰等因素拒绝接种。如今美国幼儿的MMR疫苗接种率已经不足95%,造成免疫漏洞。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长期质疑MMR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他创办的非营利机构儿童健康防御组织(Children’s Health Defense)屡屡发文,认为MMR疫苗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这一观念源自英国医生安德鲁·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在权威医疗期刊《柳叶刀》发表的论文,但这篇论文之后被发现数据造假,遭到撤稿。肯尼迪还曾发文抨击制药公司与监管机构合谋,掩盖疫苗风险,并认为强制疫苗接种侵犯个人自由。
肯尼迪的观点并非孤例,而是代表着疫苗怀疑论人群的集体观点。出现麻疹疫情后,2月刚刚就任卫生部长的肯尼迪在3月初就改变立场。他在福克斯新闻网站上发表评论文章,标题为《麻疹疫情召唤我们每一个人做出行动》,副标题更加直接,《MMR疫苗是阻止致命疫情的关键》。
可是在文章中,肯尼迪继续坚持,接种疫苗与否应该是个人选择。他个人长期的反疫苗立场,也让他的施政频频受到质疑。上月,肯尼迪解职卫生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疫苗专家顾问组的所有成员,打算彻底“重新构建”这一团队。这一动作又被解读为肯尼迪对疫苗工作的颠覆。
我无意在疫苗之争中站队,只是身处美国,亲身经历着各级政府间的政令不一,常令人感到无所适从。从疫苗的支持与怀疑,到纽约市拥堵费的推行与反对,乃至对无证移民的庇护与驱逐,美国各级政府总是并存着截然不同的政见。人们习惯将这些观点简单地划分为左右两派,各自站队,随后便无休止地撕裂着整个社会。究竟哪一方观点才能真正代表美国?或许,这无休止的撕裂本身,才是这个国家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是旅美体育专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