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曼:从边缘到焦点:亚细安破局崛起?

即将在吉隆坡登场的亚细安峰会,未掀开序幕就成为各国及各大媒体的聚焦点,最大的原因是中美两国领导人预料都将出席今年的峰会。10月的马来半岛,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近几日,不少媒体平台就透过引述可靠消息来源,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亚细安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施压,提出“有条件”出席峰会的要求。根据报道,特朗普希望在峰会期间举行的泰柬边境和平协议签署仪式上亮相,前提是中方不能参与,目的是借此为自己争取诺贝尔和平奖制造声势,也摆出外交强硬姿态。

对此传闻,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目前未直接回应,但他多次在公开场合严正、冷静地解释中美大国领袖出席峰会的意义,并强调亚细安透过本届峰会争取实质性贸易与关税利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

他指出,亚细安峰会不能单纯是大国权力游戏的背景板或一场“外交秀”,峰会更应该成为成员国开辟更多合作空间的平台。

诚然,马来西亚作为本届亚细安峰会的主办方,处境相当尴尬,挑战也甚大,尤其马来西亚国内舆论,过去一年对美国在加沙议题上的立场有诸多不满,特朗普访吉隆坡一事因此掀起涟漪;马来西亚作为亚细安主席国,也还得维持该组织整体中立、不选边站的形象。

然而,本届峰会“分量”提升,各方也不应只看到背后各种复杂的政治角力,而忽略它如何反映亚细安近来悄然改变的角色定位。纵观过去一年,在美中博弈加剧、全球秩序动荡之下,亚细安刻不容缓且更加主动地正视区域团结与战略自主的实现,这样的“觉醒”也逐渐带来一些效果。

首先,亚细安积极地想要在变局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路径,甚至是想撬动格局并参与规则塑造,不想再当“接招”的玩家的雄心是被看到的。上个月底,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在网站刊登一篇评论,就提及2025年的关税冲击,如何给亚细安转型带来重大机遇。文章指出,贸易限制的升级虽暴露亚细安内部团结的脆弱,却也让亚细安的领袖认识到,加速经济一体化将可为亚细安在多极化世界中的长期韧性,奠定更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近来在不少公开或闭门场合上,笔者也越来越常听到各界人士积极讨论亚细安在全球经济重构中可发挥的正面作用。

一些人认为,亚细安成员国不应只被视为被动接受外部安排的“摇摆国”(swing states),因为这些国家正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成本效益高的劳动力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成为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它们与谁合作、参与哪些项目、采纳哪些规则等决定,都能产生效应。

也有人提醒,如果把全球权力运作简单看成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零和博弈,是目光短浅的,塑造全球化未来的主场正转移至东南亚。

在商界,许多人尤其关注亚细安在全球经济重构中发挥的作用。2024年,亚细安与中国、美国、欧盟的贸易均实现增长,体现它在多元化合作中的主动性。在贸易壁垒抬头的夹缝中,近来多项调查都显示,企业界反而对亚细安的未来抱有罕见的乐观态度。

无论是渣打银行对全球公司高管的调查,还是欧洲企业对亚细安的信心指数,或是智库对亚细安贸易潜力的预测,都发出清晰信号:资本的风向标正指向亚细安。这种趋势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亚细安区域改革、制度强化和市场潜力在逐步兑现的判断。商界领袖也对外释放积极信号,表明亚细安不只是资本的安全港,更是长期回报的明智之选。

当然,亚细安眼前的挑战是多重的。黄循财总理今年7月在总结去年上任以来,对亚细安其他国家的介绍访问时说,亚细安要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须推行更大胆的改革措施,且未来10年尤其关键。

他提到,亚细安必须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落实亚细安数码经济协议、连接实时支付系统,并完善基础设施。这些虽听起来像技术目标,但将有助于共同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公平的支架,撑起亚细安经济体。

在当前关税冲击之下,本届亚细安峰会能否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让协定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如促进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正式合作,或全面落实RCEP中关于原产地规则、关税减免与海关合作的机制等,也受到关注。

有专家学者分析,确保RCEP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亚细安团结应对全球贸易压力的制度性防火墙,重要性如今更加突出。

回到前文提到的泰柬边境问题,此次亚细安在协调谈判以及于外交斡旋更具能动性,推动持续对话,也显示亚细安在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也提醒我们,亚细安存在的初衷是为了在一个多元、复杂甚至脆弱的东南亚,建立和平、稳定与合作的结构性基础。如今,当大国把目光重新投射至这片区域,亚细安更应把握机会,证明它具备塑造自己命运的集体意志。

作者是媒体工作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