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王乙康论述的另一半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9月20日在人民行动党妇女团常年大会上致辞,谈及新加坡整体生育率下跌趋势时说,这个现象须从不断演变的妇女发展史视角来看,所反映的是不同世代家庭的个人决定。他说,政府会继续调整政策,在每个人生阶段给予妇女支持。但他强调,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加入职场寻求经济独立,已经是很多现代妇女的人生“默认选项”。王乙康指出,妇女的压力不全然是工作量,更多是因工作与家庭生活缺乏边界。一个做法是立法严格区分工作和私人生活,但这往往导致工作与家庭陷入对立;另一做法则是接受工作与家庭的界限原本就模糊,并通过社会支持和雇主采取适当人力资源措施,协助雇员兼顾工作、个人及家庭生活。

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在9月29日发布《2025年人口简报》,让王乙康关于推动社会观念和思维转变,以扭转生育率下跌趋势的谈话,更让人关注。新加坡居民整体生育率维持在0.97的低水平,与2023年相同。那年新加坡生育率第一次跌破1.0的水平。此外,公民婚姻总数在去年达2万2955宗,比2023年减少5.7%。

从至今实施的效果而言,王乙康指出:“再多的婴儿花红,也未必能扭转(生育率下跌)这个趋势。”他也认为,(两性)平等不是相同,而是关于公平。“我们应公平地认可男女在职场和家庭展现的不同才能、优势、观点和经历。这些差异应被尊重、重视,并且相互协同互补。”这些观察都切中事实,也道出两性关系的演变,加上女性自我认知等思维观念的偏差,如激进女权主义诋毁母亲天职,如何影响女性的人生规划,最终拉低生育率的现状。

要进一步探究思维观念这个因素,反省紧张的两性关系固然重要,但若能打破既有思维框架,换位思考,对改善生育率或许有釜底抽薪之效。现有的一切关于生育率的论述,不外都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完全忽略最核心但却最失语的主角——儿童。

这正是美国儿童权益倡导者福斯特(Katy Faust)宣传的观点。福斯特是非政府组织“他们为先”(Them Before Us)的创始人和总裁,“他们”指的便是无法为自己权利发声的儿童。组织的宗旨是保护儿童获得亲生母亲和父亲的天赋权利。她认为,至今关于家庭和人口政策的讨论,都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强调成人的欲望和需求,如职业优先、对伴侣的情欲、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等,但丝毫从未考虑儿童的福祉。儿童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因此福斯特主张从儿童的视角,尤其是儿童需要稳定的父母关系和家庭安全感的天然需求,批判这种“成人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

全球发达社会生育率普遍低于2.1的替代水平,在福斯特看来是文化问题——也就是王乙康所谓的社会观念和思维问题,因为母亲的天职被贬低为经济负担、妨碍女性自由的枷锁;孕育新生命的伟大天赋被抹黑为生育机器,而不是必须推崇鼓励的伦理价值。家庭是社会的基石,肩负着保护儿童权益的神圣使命。她坚信,儿童的权利必须优先于成人的便利,因此成人有必要做出各种应有的牺牲,确保儿童的幸福。

尽管她是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福斯特贴近常识的观点,相信还是能引起非基督徒的共鸣。她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假设:假如一切都从儿童利益出发,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决策都以此为标准,包括成人在内的整体社会,都能从中受益。这个大胆的假设似乎难以反驳,因为任何正常的文明社会必然要为长远打算——而没有下一代就没有未来。当下的低生育率等文化现象,某种程度上或是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走向极端、误入歧途的结果。

王乙康对本地生育率持续下跌的分析,从“成人中心主义”的思维框架审视,固然切中要害,特别是他重申政府尊重生育意愿是个人选择这一立场,完全符合当代文明推崇个人自由的价值标准。但如果按照“他们优先”的思维框架,探讨方向或许就必须做出颠覆性的调整,因为主角换人了。之所以形容这是颠覆性的,因为所有关于生育率的讨论,如鼓励女性追求职业成就、父亲角色、堕胎、婚外性行为、离婚、单亲家庭、人工受孕、借腹生子、领养等,都必须用新的视角思考。

巧合的是,“他们为先”与黄循财总理提出的“我们为先”理念,或存在某些暗合之处。毕竟,两者都对“我”可能走偏的个人自由选择倾向,做出轻重不一的批评和纠正。从他9月24日在第15届国会首次发言时的基调判断,本届政府有意做出重大施政改革,包括从“为民做事”转向“与民共事”,承诺不辜负年轻人等一系列丰富“我们为先”内容的论述,希望塑造人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的未来。配合这一改革,纳入“他们为先”的崭新视角,探讨生育率课题,不失为一个难得机遇。毕竟,不重视儿童的生命尊严,也就谈不上未来。

(作者是《联合早报》言论主任)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