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害”一词源自日语,在最早老龄化的日本已流传至少十几年,原指企业长年由年长者掌权,导致组织失去活力,对年轻一代造成阻滞,后来泛指倚老卖老、给他人带来麻烦的长者,年龄歧视意味甚浓,轻易不乱用。
最近读到意大利可能冻结自动调高退休年龄的新闻时,我突然联想到老害,虽然两者其实并不相干,只是都跟年长有关。
先说新闻,欧债危机爆发后,意大利在2012年将退休年龄和预期寿命挂钩,以挽回投资者对政府财政的信心。政府根据预期寿命,每两年检讨退休年龄一次,符合条件就得调整,如今是67岁,下一轮须在2027年调高三个月。
跟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意大利人的退休福利靠政府税收资助,人们越迟退休,政府的财政负担就越轻,但也意味着人们越迟领取福利。可想而知,这政策有多不得人心。近日,意大利民间就频频传出冻结调高退休年龄的呼声,有工会出身的政客还称一些年长员工在操作重型机器时意外去世,直指政策迫害蓝领阶层。
意大利最迟须在2027年选举,总理梅洛尼领导的右翼执政联盟面对连任压力,据传已在酝酿暂停政策,财政部长焦尔杰蒂不排除冻结两年至2029年。
然而,政策一停就难重启,政府预算办公室已警告,到了2031年,意大利国债与经济产值比率将因此上升七个百分点至139%,可见选民受落的政策,投资者不一定欢迎。
在欧洲,除了意大利,丹麦、挪威和冰岛的退休年龄也是67岁。今年5月,丹麦国会已率先通过法案,要在2030年提高退休年龄至68岁,2035年再提高至69岁,最终在2040年调高至70岁。
只不过,连幸福感名列前茅的丹麦,国内也已涌现反对声浪。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承认,老是要人们一年又一年延迟退休的做法已行不通。
我读新闻联想到老害,难道是觉得退休年龄不断延迟,会否产生更多老害?
正好相反。全球职场如今掀起一场由人工智能(AI)带动的变革,就算退休年龄最终被延至70岁,但我们能不能一直守住工作,恐怕已没那么必然。
决策者如今觉悟到,一年又一年延迟退休的做法已行不通,是迫于民意,但我想,过不多久,行不通的压力会来自市场的自我调节。
这十几年来,发达国家持续调高退休年龄,除了基于财政需要,也是为弥补年轻劳动力不足。但这一点或许已被科技颠覆,AI代替不了高明的智慧和实在的体力,取代中间的你我他却不难。
这第一波职场变革,年轻人先受波及,一些初级职能被缩减或淘汰,全球各地许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有经验但因各种原因暂停工作几年的人,要重回职场也不得其门;一些行业更已开始向现有雇员开刀。
接下来,当企业的市场和产品经历更长期且深层的科技颠覆,须大刀阔斧改革营运和人力架构,就算中坚分子也须不断审视自己的功能和价值,做出必要的转型或提升。
我们要撑到能当老害,还得有能耐与时并进;无奈的是,这种能耐越老越不耐,还须雇主深明大义,不要忘了世界从来以人为本,帮老害比AI更可爱。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新闻资深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