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但并未完全瓦解全球贸易秩序,一些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的中立国家反而能受益。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部主任程章斌星期四(10月2日)在米尔肯研究院亚洲峰会上指出,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后,多数国家都没有采取反制措施,而是通过谈判将关税率降到约10%至20%。将汇率和价格波动纳入考量后,这样的税率在程章斌看来,仍属“可承受范围”。
他因此说:“(美国关税推行后)会看到很多贸易和生产线的重组,但不至于彻底瓦解全球贸易法。”
曾任新加坡贸工部经济司司长的程章斌以越南和摩洛哥为例指出,与中美两国都交好的国家,因获得相对有利的关税条件,并继续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而处于有利位置。
摩洛哥与欧盟和美国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中国企业规避欧美高额关税的理想中转站。据媒体报道,中国近年对摩洛哥的投资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汽车制造、电动车及电池生产领域。摩洛哥与美国关系良好,美国对当地征收的对等关税仅为10%。
不少中国企业早前也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越南是首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亚洲国家,将美国今年4月威胁征收的46%关税降至20%。
不过,程章斌指出,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中立国家的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而美国的关税政策不再只是针对中国,也开始针对与中国产业链关系密切的国家。他提议中国加大对中立国家的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技术转移,协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进程,以争取这些国家的持续合作。
墨西哥投资公司Capitel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卡斯蒂略(Ingrid Castillo)在同场对话会上则说:“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各国)确实常被迫要迅速选边站队,但与其迅速站队,我们可以有机会进一步推进自身战略并加强合作……这不仅能改善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也能避免被推到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