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晚,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夹烟墙画的当事人孙女士,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事件,并为占用公共资源空间致歉。这是多此一举,既然并非投诉,而是建议将鲁迅吸烟照换成别的照片,管理方也未采用,因此就不需要什么致歉之说。
孙女士为“占用公共资源空间”而致歉,但她此举不仅没错,反而有积极意义。因为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对名人的吸烟画像是否应该用作大型招牌或标志,进行充分讨论和沟通,找到历史与现实、名人与公共空间形象、名人行为与公共行为引导,以及艺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分界。
虽然管理方已经决定不换下鲁迅吸烟的墙画,但是,此事也该征询一下鲁迅家人的意见,甚至如果鲁迅有灵,也应征求一下他同意与否。当然我们无法真正请鲁迅表态,但可以把梳理鲁迅生前对于吸烟的所有言行作为素材,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看看他对吸烟的态度,判定他是否愿意将吸烟画面在社会中“广而告之”。因此,结论是不难得出的。
尽管鲁迅喜欢吸烟,但不意味着他喜爱烟。表面上看,鲁迅对烟是爱恨交加,实际上是厌恶烟、憎恨烟,想戒烟,但又无可奈何。
鲁迅憎恨烟首先在于他的科学认知。他原本学医,当然深知吸烟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类癌症。1926年12月3日他在致许广平的信中说:“今天我发见我的手指有点抖,这是吸烟太多了之故,近来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从此必须减少。”以科学理性态度来看待,鲁迅对吸烟的危害心知肚明,也希望减少吸烟。
吸烟对鲁迅的健康有伤害,尤其影响到他的寿命。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5岁。对于他去世的原因,过去一直有争论,而且对使用的疗法是否延误治疗,也成为一大历史公案。
1936年6月中旬,鲁迅曾在上海福民医院拍过胸部X光片并保留下来。1984年上海邀请23位医生、专家举办“鲁迅先生胸部X光片读片会”,会诊结论是: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肺气肿、肺大疱、双肺中部慢性肺结核病、右侧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根据鲁迅逝世前26小时病情记录,专家一致认为他死于上述疾病引发的左侧自发性气胸。
但是,对于医生的诊治一直有争论。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是鲁迅的主治医师,鲁迅也很信任他。当时,须藤五百三记录鲁迅死因是气胸(pneumothorax),而宋庆龄、史沫特莱、冯雪峰为鲁迅推荐的另一位美国医生托马斯·邓恩,于1936年5月31日到鲁迅家看诊,也诊断鲁迅有气胸,但发现胸部有积液,建议抽吸出来。争论焦点是,须藤五百三是否对鲁迅实施抽液治疗,或是延后抽积液治疗,延误治疗。
因为须藤五百三的病历记载是1936年3月28日为鲁迅抽过积液,但是鲁迅日记没有记载;有人推测须藤五百三篡改病历。
鲁迅日记记载的抽液治疗有6月15日、6月23日、8月7日三次。如果须藤五百三的抽液治疗早于邓恩的建议和X光片的拍摄,就不会延误治疗;如果在其后,说明须藤五百三对鲁迅的病有误诊,并耽误对他的治疗。
尽管对鲁迅疾病的诊治存在争议,但没有争议的是,对他确诊的所有种类疾病都与吸烟有关,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肺气肿、肺大疱、双肺慢性肺结核、右侧结核渗出性胸膜炎。它们与吸烟互为因果,残害和噬啮鲁迅的机体,致使他早亡。
鲁迅只有55岁寿命,但吸烟竟伴随他33年。他的二弟周作人寿命83岁,三弟周建人96岁,惟独鲁迅(周树人)只活了55岁,也比一般人寿命短,说明吸烟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极为严重。
从尊重生命和维护健康的角度看,鲁迅不只是反对吸烟,也并不愿意见到他吸烟的形象广为流传。
鲁迅生前对于他人讨厌吸烟的态度也是尊重的,表明他既遵守基本伦理,也不愿让自己吸烟的烟害施加于他人。李霁野在《忆鲁迅先生》中谈到他在北京造访鲁迅时,鲁迅见李霁野怕烟,随即就要去开窗子。李霁野还记述1929年5月,鲁迅由上海返北京,他和韦素园去访问时,“在畅谈了几点钟之后,素园才想起几次让请先生吸烟,他都摇头说不吸了,是为避免使病室里有烟味,不是真的戒绝;再三说了对自己无碍,先生才走出病室,站得远远的急忙吸完了一支纸烟”。
鲁迅吸烟是因为自感戒不了,也说明尼古丁已经深深俘获他大脑神经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因此,1926年12月3日,他从厦门致信在广东的许广平说:“我回忆在北京因节制吸烟之故而令一个人碰钉子的事,心里很难受,觉得脾气实在坏得可以。但不知怎的,我于这一点不知何以自制力竟这么薄弱,总是戒不掉。但愿明年有人管束,得渐渐矫正,并且也甘心被管,不至于再闹脾气的了。”
这表明,鲁迅承认他也有自制力弱的地方,而且希望许广平帮助他戒烟,也是向许广平的求爱。
鲁迅的一生对烟既恨又离不开,而且深知吸烟之害,希望借助于家人和外力戒烟,最终不成,凡此种种已表明他对烟的态度。因此可以推论,鲁迅如果有灵,断不会让自己吸烟的画面公开于闹市,还成为人们点烟打卡的网红地点。
鲁迅吸烟墙画面是换不掉了,而所有在这面墙下给先生点烟打卡的人,以及看到画面上因艺术感染力而呈现出先生吸烟神采的人,有多少知道和了解先生厌恶吸烟,也是因烟而早逝,以及因吸烟而遭受极大痛苦和无奈呢?
(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