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这个数码化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正被前所未有地分割与商品化。即时通信的提示音、社交媒体的无尽滚动、纵容他人持续干扰,让我们陷入一种持续连线、与人连结的忙碌假象之中。我们看似完成了许多事,却因为这些大多是无法累积长期价值的“浅薄工作”,往往令人感到无力。
因此,美国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纽波特(Cal Newport)一直提倡要在平衡科技的便利和缺点之间,找出极简的方式来使用科技。纽波特著作《深度工作》探讨面对连线的分心时代,深度工作力愈来愈稀有而且愈来愈具价值。
纽波特开宗明义地将”深度工作”定义为:一种在无干扰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能将个人认知能力推向极限,从而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他透过心理学家荣格、导演伍迪·艾伦到科技大亨比尔·盖茨等案例,揭示一个共通点:真正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深度工作者。他们刻意远离注意力的干扰,为自己创造大量专注工作的时间,从而产出高质量、难以被轻易复制的成果。
为何这种能力在今日如此重要?纽波特指出,在新经济体系中,赢家属于三种人:能与智能机器协同工作的高阶技术人才、在自身领域做到顶尖的超级巨星,以及掌握资本的投资者。这三种人共同需要两种核心能力: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达到精英级别的产出能力。这两者都离不开深度的专注。当多数人满足于浅薄的忙碌时,能够沉潜下来深度工作的人,其产出的价值与平庸之辈的差距将愈拉愈大。正因如此,深度工作力在当代不仅愈发稀有,也更显珍贵。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纽波特提出四大核心原则:一、建立深度工作的习惯;二、学会拥抱无聊,而非一有空就寻求刺激;三、精简你的网络工具,特别是戒除社交媒;四、彻底排除浅薄事务。为证明深度工作的必要性,他更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专注如何强化大脑回路,并引用心理学的“心流”理论及哲学观点,说明专注不仅能带来高效产出,更能为工作赋予深刻的意义。
然而,培养深度工作的最大挑战,恰恰来自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工作模式。开放式办公室、即时通信软件和永不离线的社媒,正无情地侵蚀我们的专注力。这种将忙碌与连线奉为圭臬的职场文化,使我们不自觉地陷入纽波特所说的陷阱。
发展深度工作的方法,在于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仪式感,更要像企业家一样严格执行。你可以选择如僧侣般与世隔绝的模式,或如记者般在固定时间内专注来切割时间。此外,建立一个清晰的“关机仪式”同样重要,它能帮助你在工作结束后彻底切换,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为下一次的深度工作储备能量。
总而言之,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务必要重夺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深度工作力。尤其当你想要成为高效的知识工作者,更要建立在新经济下的专注工作模式,在信息的洪流中,重新找回工作价值与人生意义。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