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与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家连接起来的重庆航运码头。

中国通过经济压力和战略反抗迫使特朗普政府达成贸易休战,现在似乎正在对欧洲采取同样的强硬手法。

中国已对欧洲的贸易限制措施进行反击,指责其搞保护主义,中国还放慢了向欧盟出口关键矿产,并更紧密地拥抱俄罗斯,包括最高领导人在本周安排与欧盟领导人举行峰会的几天前承诺支持莫斯科。

这些做法是中国在贸易和地缘政治争端中对欧盟采取的强硬姿态的一部分。中国想让欧洲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并避免采取进一步的贸易限制措施。欧盟领导人认为中国实质上在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

中国已认识到自己拥有对抗外部压力的筹码。它通过展示全球工业如何依赖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顶住了特朗普政府的惩罚性贸易战。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可能评估后认为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西方的团结正在瓦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正在削弱欧洲与美国的历史纽带。

“中国认为全球秩序正在不断变化,”苏黎世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高喜明(Simona Grano)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在勉强维持,它已卷入世界各地的多个冲突中,同时在国内面临两极分化问题。”

“在跨大西洋联盟内部出现分裂或疲态迹象的时候,领导层看到了更多维护自身利益主张的空间,尤其是在贸易、技术以及国家安全方面,”高喜明说。

这个权衡在中国处理周四峰会谈判的态度上已显而易见,中国、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以及其他欧盟高层领导人将出席峰会。举行峰会是为了庆祝中国和欧盟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这种纪念日在正常情况下本会是中国展示其伙伴关系的机会。

然而,峰会的每个细节似乎都凸显了中国对格局的看法。峰会将在北京举行,尽管本次轮值主办方本应是布鲁塞尔。据欧盟的说法,此次峰会的会期只有一天,尽管早些时候计划的是会晤两天。外界对峰会取得具体成果的预期不高。

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陷入了两难境地:它一方面想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正向欧盟施压,要求其承诺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另一方面需要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

但近年来,由于双方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去年的逆差超过了3500亿美元),加上中国政府与俄罗斯结盟,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已变得更具对抗性。

冯德莱恩本月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大量投放廉价的、得到政府补贴的商品,以消灭竞争对手”,并指责中国歧视在华开展业务的欧洲企业。她还警告,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的做法正在欧洲制造不稳定性。

她表示,计划在北京的峰会上向官员提出这些担忧。但若参照近期的强硬姿态,它不太可能在峰会上容忍这种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反驳了冯德莱恩的说法,称需要“再平衡”的是欧盟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放缓了对欧洲的稀土矿产出口,这在欧洲各地的高科技企业中敲响了警钟,并一度导致部分欧洲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生产线暂时停工。本月,中国对欧盟限制欧洲政府采购中国医疗器械的做法采取了反制措施,对欧洲的医疗设备实施了类似的采购限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本月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大量投放廉价的、得到政府补贴的商品,以消灭竞争对手”。

尽管采取了对抗的态度,但中国也谨慎过度紧逼欧洲的后果。随着特朗普政府试图让其他国家向中国关闭市场,欧洲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欧洲仍是中国必不可少的经济伙伴。但如果中国错估形势的话,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孤立局面,”高喜明说。

中国在维持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方面仍持强硬立场——它将俄罗斯视为制衡西方的宝贵伙伴。欧洲长期抱怨,中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技术,使得克里姆林宫得以延长其乌克兰战争。

中国声称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但西方对这种说法表示高度怀疑,部分原因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上周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时,呼吁双方“深入推进”伙伴关系,“维护好两国”的“安全利益”。

高志凯对欧洲批评中俄关系的言论不以为然,表示欧洲还是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欧洲人民的生活上。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他们没资格成为地缘政治对手,”他说。“他们未免自视过高。”

对中国会帮助欧洲向克里姆林宫施压以结束俄乌战争的希望已经“破灭”,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陆克(Philippe Le Corre)说,他对欧盟和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妥协也不抱任何乐观态度。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