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华是否要离开国阵,并在来届大选竞逐华裔选区,与民主行动党一较高下?从现阶段的情势看来,华裔选民对政府施政的失望,可能会导致投票率降低,但马华要从选民对政府的不满中获得支持,进而赢得更多国会议席,恐怕这个算盘仍无法打响。
曾经在马来西亚政坛叱吒多年的马华公会,目前虽属于以首相安华为首的团结政府之一员,但希望联盟的民主行动党与人民公正党,才是代表华裔与印裔选民的主要政党。加上这个在马来西亚政坛存在超过75年的纯华裔政党,没有占据任何政府要职,因此尴尬地位使得该党须要扮演在野党的角色,时常抨击政府的施政表现,试图延续政治价值。
马华在过去的马来西亚政治生态中扮演多年的主要角色,近20年来历经数次大选的民意考验后,从2008年大选前曾掌握31个国会议席的高峰,到今天仅存两席,可谓从神台跌入谷底。这个曾经作为继巫统之后的全国第二大政党,面临未来要如何走下去的抉择。近期,它在全国各地的区部陆续召开年度代表大会,基层领袖趁此机会讨论未来是否要留在国阵,或是破釜沉舟采取单飞的策略,在来届大选角逐所有华裔联邦与州选区,以从目前由希盟独霸的非马来选票中杀出一条血路,夺回代表华裔选民发声的正当性。
退出国阵与否的讨论,在于国阵兼巫统主席,也是副首相的阿末扎希已明确表明国阵将在来届大选与希盟合作,同时不在各自所竞逐的选区派遣候选人上阵,避免分散选票。若巫统不顾及马华与另一个成员党印度国大党的意见,坚决与希盟组成策略联盟,马华继续留在国阵,就只能竞逐原有的两个国会议席。
马华在2022年全国大选共竞逐43个国会议席,最终二胜41败,败选的选区全数由希盟以显著差距攻下。按照目前的选区版图,所有华裔选民占大多数的选区,都被视为希盟的安全区。以华裔选民超过八成的吉隆坡士布爹国席为例,常年被视为民行党堡垒区,马华在上届大选取得近7%的得票率,失去选举按柜金。因此,若马华与希盟勉强合作,希盟也近乎不可能将安全区交给马华上阵。在这种情况下,若希盟与国阵在来届大选继续执政,马华在选后就只能继续扮演配角,无法取得官职,未来的路途将更为艰辛。
在2022年大选后的数场补选,巫统在希盟的助攻下,于华裔选区取得卓越表现。以2025年4月的亚亦君令补选为例,巫统候选人得到超过八成华裔选民支持;马华过去仍扮演要角时,巫统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上届大选被国盟强压的巫统,在数场选举后已找到关键的致胜方程式。与希盟建立合作关系后,巫统的非马来选票不太可能转移到以伊斯兰党与土著团结党为主的国盟,因此它在掌握绝大多数华裔与印裔选票后,将有机会从国盟手中赢下更多选区。这个如意算盘,也使得马华意识到自身角色完全被取代的风险。
马华目前的两名国会议员属于支持政府的后座议员,在政府资源上享有每年100万令吉的选区拨款,相信这是该党继续留在政府的其中一个原因。目前在朝中主要代表华裔选民的民行党,所执掌的政府部门经常面对马华领袖的抨击,指辜负华裔选民的期待,明显展现出双方同床异梦的尴尬。马华须突出民行党的无能,方能重获华裔选民支持的机会。
按照默迪卡民调中心今年5月的民调,有五成的成年民众认为国家目前朝向不正确的方向前进,认为在正确方向发展的仅有43%。然而,却有53%的华裔受访者对国家当前走向给出正面回答,可见多数华裔选民似乎仍认可政府的表现,或是持续保持观望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马华是否应离开国阵,并在来届大选竞逐华裔选区,与民行党一较高下?从现阶段的情势看来,华裔选民对政府施政的失望,可能会导致投票率降低,但马华要从选民对政府的不满中获得支持,进而赢得更多国会议席,恐怕这个算盘仍无法打响。由于仍须依赖巫统手中的马来基层选票,才能在原有选区过关,因此未来可行的策略,便是马华继续留在国阵,但在华裔选区则以马华党徽而非国阵旗帜上阵,以测试在华裔选票市场的支持率。这也向基层有所交待,保留争取华裔选民的机会。
作者是马来西亚默迪卡民调中心研究员、华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