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否定自己曾经的举措就是一种战胜,这对一国政治领导人来说尤其难。特朗普的战略退却再次彰显他的灵活性,尽管过度灵活会让人觉得极不稳定,但这次关税战的战略退却,世界都欢迎。
美中关税战的开局以瑞士休战谈判暂告一段落,双方将税率各降115个百分点,并同意继续谈判。不少人在关税战一开打就不断重复输赢论,美媒视之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退让,比如《华尔街日报》在5月13日《特朗普激进贸易议程让步,寻求务实贸易协议》评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前发起一场全球贸易战,目标是引领美国制造业再次复兴。但在这场关税争端开始仅几周后,特朗普就退让了。”其实换个角度,对4月2日以来的巨大动荡及特朗普的持续反应做一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特朗普既是关税战的发起者,也是这一阶段的赢家,因为面对现实,他战胜自己的执念,这并不容易。
美中关税战开盘较量并非重点
关税战刚开始,我就认为美中关税战比拼的是四方面:一、两国实力,这方面美国有优势;二、领导人的定力;三、企业的承受力;四、两国民众的忍痛能力。当时除了“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当中“凡是特朗普做的就是对的”一派,以及希望特朗普关税战灭了大陆政府的人,对这一分析强烈反对之外,理性一点的论者均承认,除了实力美国强之外,后三点是中国方面强一点。
简言之,第二点就是特朗普的战略不确定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以静制动,第三、四点则源于两国不同制度下的利益诉求管道多与少,甚至有与无的差别。在世界旁观特朗普等电话并称中方私下沟通要求和谈,中国官方否定的几轮表演之后,有了美中瑞士的关税谈判。根据5月12日美中达成的协议条款,双方均降115个百分点税率,美国同意在90天内将对多数中国商品的基准关税水平,从145%降至30%;中国则表示将把对美产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
这次关税战可能帮助大家认清一点:无论是战争还是关税战,双方实力有差距但非巨大落差时,武器是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运用武器的人。
特朗普现在实行社媒治国,对这场牵动世界的关税战,事事都在他旗下的“真相平台”(Truth Social)发表。当事国与旁观者也纷纷评说,表达自己的满意与不满意。
先说美中两国的表态。白宫在5月12日的《事实简报:特朗普总统为美国赢得历史性贸易胜利》中宣布:“今天,在刚刚与英国达成一项全新协议之后,特朗普总统又与中国达成协议,降低中国关税并取消报复性措施,保留美国对中国的基准关税,并为未来就开放美国出口的市场准入进行讨论设定路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如此形容:“协议是美国人民的胜利,保护美国经济,同时为与中国建立公平、平衡和对等的贸易规划路线。”
中国方面的满意度远低于美国,5月13日,习近平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主旨讲话中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且不点名批评美国,“霸凌霸道只会孤立自身”。
特朗普最关切并为此专门加税20%的芬太尼问题,在白宫简报中提到,保留针对芬太尼国家紧急状态而征收的关税以及最惠国关税。中国官宣未提。在两国宣布一项临时贸易协议的一天后,中国外交部说,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是不合理的,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因此中方有关芬太尼20%关税的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华尔街日报》在5月13日在《美中关税回撤: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的六点解读》中,引用经济研究公司凯投宏观的威廉姆斯估计,在40%的实际关税税率下,中国对美出口可能会减少多达三分之一。如果关税超过100%,出口降幅会大得多,但现在这种局面仍将标志着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急剧下降。
因此,瑞士协议只是个确定一些谈判方向的休战协议,真正的关税协议还得看中盘——这个中盘,在美国看来,当然是在90天的到期日结束;但在中方来看,是谈好才算。如果翻脸,无非是重演今年四次加税的戏码。
附带提一下,论者当中很多人不满意,包括:一、特朗普凡是派。这些人的沉默表明,他们有点不好意思继续喊“我川(指特朗普)圣明”,因为自搭的台阶上没铺红地毯,与原来设定的让中国跪下相差太远;二、冷战派不满意,因为脱钩又无效了;三、反共人士不满意,因为“大陆政府倒台”又延后了;四、中国强大派也很不满意:为什么要对中国征50%的实际关税?
我认为特朗普赢了,当然不是指他达成解放日关税宣布之时设定的目标,也不是指他针对中国取得胜利;指的是他战胜前一阶段对关税战仓促做出决定的自己,避免两败俱伤,为自己止损。
特朗普确实赢了,赢点在哪?
白宫官网将瑞士谈判的休战协议形容成“历史性胜利”,自不免遭到媒体讽刺。但考虑到以下几点,说成是“胜利”也未尝不可:
一、已经对75国(可能还有更多)实行10%的基础关税,较世界贸易组织的普惠关税2.5%增加7.5个百分点,在90天暂缓期结束后,这将作为定制,应该算是胜利。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因为特朗普的激进新关税,截至5月8日,今年联邦政府由货物进口税收得的收入为466亿美元(约605亿新元),同比去年要成长46.3%。新关税当初的宏大目标有两个,一是消除近万亿元贸易逆差,二是用来取代个人所得税(2024年联邦所得税收入约为2.4万亿美元),按10%这一税率征收,虽然相距甚远,但无论用什么方式在国内增加税收,都比关税要难得多。
二、对于关税战,美国的疼痛感超出特朗普团队的预期。美国商界公开批评,5月5日的米尔肯国际资本会议与会者都要求尽快结束;来自阿肯色、印第安纳、艾奥瓦、堪萨斯等七个红州的国会共和党参议员,对关税战缺乏明确的结果或退出策略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这将导致美国小麦、玉米、大豆、猪肉和其他农产品失去利润丰厚的市场,对美国农民造成沉重打击,影响中期选举。许多小企业表明没有足够资源等待特朗普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企业主担心公司撑不过这场冲击,认为“当权者似乎根本不关心小企业的死活”。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特朗普能及时战略退却,对商界支持者有个交代,对本阵营的农业州有个交代,平息中小企业的怨气,为共和党中期选举留下空间。
《华尔街日报》专栏记者Greg Ip对美国人的忍痛力有段评论:“美国一直警告不能依赖中国,认为这会造成国家安全隐患,征收关税的合理性正是由此而来。但也正是这种依赖,让无论多么温和的脱钩都难免痛苦。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退让,恰恰说明美国人对痛苦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
三、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目标,只是想打击中国的制造业与竞争力,不是打垮大陆政府政权,甚至也不以脱钩为诉求。42天的关税战显示的结果,就是美国杀敌1000,自伤800。一场互相伤害的关税战,能以暂时休战止损,比拖着继续扩大损失要好得多。
四、关税战强调国家之间的单边协议,等于是不动声色废世贸组织的普惠关税协议。特朗普认为世贸组织被中国利用,对这个机构的不满已久,这番关税战之后,世贸组织名存实亡。
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否定自己曾经的举措就是一种战胜,这对一国政治领导人来说尤其难,比如欧盟至今也不愿意检讨自家的移民政策错在哪里。相比之下,特朗普的战略退却再次彰显他的灵活性,尽管过度灵活会让人觉得极不稳定,但这次关税战的战略退却,世界都欢迎。
(作者是旅美中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