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禁毒论坛昨天起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肃毒协会带头倡导成立亚太禁毒联盟,希望联合海内外的力量,推出更多打击毒品的措施与反毒教育,降低毒品在本区域的扩散速度与影响。
毒品问题在新加坡依然不容忽视,中央肃毒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首次被捕的嗜毒者有966人,比前年的952人增加14人,当中超过一半即507人被捕时在30岁以下,未满20岁的初犯也从前年的97人增至去年的126人。平均每月会接触到一两起涉及20岁以下嗜毒者的案件。令人警惕的是,据本报报道,一些年轻嗜毒者会反问抓捕他们的肃毒官员:为什么一些毒品在其他国家合法,在新加坡却不行?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在社交媒体进出自如,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相互抵触的信息,例如大麻是有害毒品或是危害不大等,许多信息带有恶意和误导,仍被社媒平台推送。在青少年社群之间,如果有同侪倾向接受无害的说法并主动尝试,便容易相互认可,而在危害表面化之前,家长与师长可能无从发现。
新加坡对毒品向来坚持零容忍态度,是为了杜绝随之而来的连串社会败坏问题。然而,今天国际上对软性毒品的纵容有扩大迹象,并且越来越靠近本地区,例如截至去年,已有九个国家以及近半的美国州属允许休闲用大麻合法化,一度包括泰国。这些事态发展更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困惑。此外,有报道指出缅甸已是全球最大鸦片生产国之一,同时是冰毒和芬太尼等合成毒品的主要制造国。
泰国政府在2022年允许种植和交易大麻,原意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结果却发现外国进口的大麻更便宜,农民不能真正受益;当时一度令人担心它对新加坡国民认知的冲击。然而,泰国后来发现社会出现严重大麻滥用现象,包括未成年接触频率增加,滥用导致的精神健康问题也大增。新政府上台后,才决定从今年开始重新列为麻醉类毒品,仅限于医疗和研究用途。
青少年的叛逆和冒险心理,加上同侪压力,都可能在社媒推波助澜下造成毒品问题的扩散。他们需要及时的解惑渠道。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成立30年来,在公共教育与宣导和帮助戒毒方面建树不少,新加坡也成为全球毒品滥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近日,一名吸食“丧尸烟弹”电子烟的13岁少女,被发现在公共场所精神恍惚,警方循线逮捕出售电子烟给她的一名男子。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在送检的电子烟弹中,有五起探测到被列为毒品的一种麻醉剂。本地有越来越多青少年滥用类似的电子烟,说明必须严肃看待新出现的问题。
国际风潮趋向把大麻等“软毒品”包装成无害、有趣甚至是时髦的生活方式,导致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出现偏差。严肃积极面对,杜绝嗜毒群体扩大或贩毒网络成型的风险,才能避免新加坡长期的反毒努力受挫。青少年崇尚宽容与多元的思维如果扩及对毒品的认知,必须及时得到纠正,避免产生一种印象,以为禁毒是因为政府太威权或僵化,甚至认为国家反毒是一种顽固的象征。
在涉及国民健康与国家精神面貌的反毒课题上,新加坡没有妥协或迟疑的空间,面对青少年,有必要引进科学和专业知识,以事实加以警惕。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昨天的论坛上致辞说,全球毒品供应和需求近年大幅增加,凸显毒品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对抗毒品泛滥的威胁,今天至星期日在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的“毒品受害者纪念日”,便是新加坡与毒品作战的重要防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