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回望历届大选 珍惜民主权利

今年的大选刚过,日前和孩子以及年轻同事谈起,发现他们对新加坡大选的由来没什么印象,一些首投族更不清楚大选和独立建国的历史。趁着此际在这里简单回顾一番,尤其是特别有意义的几届大选。

70年前的1955年,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当时由首任首席部长马绍尔领军,开始争取独立之旅。我们在1957年推行公民权法令,鼓励市民登记为公民,而马来亚则已在同年较早的8月31日就脱离英国殖民地的管辖独立了。1958年,殖民政府同意让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于是我们向独立之路迈进了一步。

1959年5月30日,新加坡举行史上第一次全民大选。根据各地区登记选民的人数,新加坡被分成51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个立法议员组成第一届自治邦的立法议会。21岁的合法投票年龄以及强制投票制都是那时制定的。当时选战激烈,有大小12个政党以及39名独立人士参选。除了七个选区是一对一,其他都是多角战,两个选区甚至是七角战!

早期选举热闹非常,竞选花招五花八门,海报和漫画都用上,有的还直接贴在墙壁上。出席群众大会有点像去听歌台逛夜市,台上讲得激昂愤慨,台下吃喝玩笑听得开心。最后选举结果是人民行动党(PAP)赢得43席,新加坡人民联盟(SPA)赢得四席,新加坡马来民族党(PKMS)赢得三席,以及独立人士一席。1959年6月3日新加坡宣告自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以多出一票当选为总理,奠下他连续31年当总理的政治生涯。

1962年9月1日,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全民公投,决定以哪一种方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并在1963年9月16日与文莱和沙巴加入联邦。合并五天后的9月21日,新加坡举行加入联邦后的第一届大选。有八个政党和16个独立人士竞选51个选区。除了一个选区是一对一,其他多数是四和五角战,据悉选战异常激烈,也有攻击候选人的事件发生。最后是由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赢得37席,社会主义阵线(BS)赢得13席,还有统一人民党(UPP)的王永元赢得芳林区议席。

从统计数字来看,那是人民行动党至今得票率最低的一次选举,46.4%。以上两次选举,乌敏岛和大、小德光岛都归入樟宜选区。

我们在1965年8月9日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告独立,在1968年4月3日举行独立建国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由于社阵在1966年底全体退出国会,也杯葛这次大选,所以参选政党除了人民行动党,只有工人党(WP)派出两人,另有五个独立人士参选。结果,人民行动党囊括全部58个议席,国会没有反对党。

接下来三届大选分别在1972年、1976年和1980年举行,人民行动党都囊括全部议席。后两次的选举日期都是在12月23日,国人在投票后可以高高兴兴过平安夜和圣诞节。1981年,安顺选区议员蒂凡那被国会委任为新加坡总统,空出来的议席在10月31日举行补选。工人党的惹耶勒南竞选成功,新加坡国会又开始有非执政党的议员。

1984年的大选是在12月22日(星期六)举行,也是一个圣诞节的长周末。过去大选都是单选区制,每个选区选举一个议员,从1988年开始,新加坡引入集选区制度,至少要有一名少数种族组成团队参选,以确保国会有少数种族议员代表。国会同年也引入非选区议员(NCMP)制度,让得票率最高的败选候选人可以进入国会,以确保国会有反对党参与。集选区是世界仅有的特殊选举制度。

建国后第七届大选在1991年8月31日举行,为了有多元化声音,国会在1990年通过由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遴选与推荐,并由总统任命最多九名官委议员(NMP)的法令。从此,国会就由当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组成。

接下来的大选是在1997年1月2日,刚开年就遇到选举公共假日,过后的选举日没有再遇到靠近这些热门公共假日的日期,直到今年的大选日期落在五一劳动节两天后的5月3日。

接下来两届大选分别在2001年11月3日和2006年5月6日举行。2011年的第11届大选第一次推行冷静日制度。在当年投票日5月7日的前一天,所有政治宣传活动都必须停止,让选民好好思考如果利用手中一票。工人党在2011年大选首次赢得一个由部长领军竞选的集选区,打破人民行动党的集选区堡垒。接着两次大选是在2015年8月25日以及2020年7月10日。2020年的大选还正值冠病疫情的阻断措施期间,选民必须根据分配时段去投票。

今年是新加坡自独立以来的第14届大选,以组成第15届国会。加上独立前的两次,如果有幸参加了全部16次大选的选民,今年应该超过88岁了。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