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新加坡选民向国际发出明确信号

2025年全国大选在人民行动党堪称大胜的结果中落下帷幕。选举结果有待各方多种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重要的是,所有政党、候选人或支持者,无论胜败,都必须坦然而谦卑地接受我们全民投票制度下的这场民主洗礼。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黄循财总理领导第四代执政团队正式接班后的第一场选战,国际社会与媒体都密切关注,美国、日本、印度、欧盟和亚细安等多国领袖在选举结果确定后很快发出贺电,应该能说明对新加坡政治与政策延续性的期待。

选举结果对不同政党来说或许有不同解读,政治学者甚至一般民众,也都难免有各自的理解与诠释,必须肯定的是,这是选民根据自身的理性思考与感受投下的神圣一票,他们所寄托于这一票的,肯定都是个人、家庭的生活以及国家的未来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行动党的得票率65.57%,比上一届高出4.33个百分点,黄循财总理为此感谢选民给他和他的团队“明确而有力的委托”。相较于过去两任总理首次挂帅总得票率都下滑,这一次超出外界预期的结果,一般相信与“特朗普效应”带来的国际政经局势动荡有关。对比于去年全球超过半数国家在选举中执政党普遍因“厌恶现任”情绪下而落败,或被迫组成不稳定的联合政府,行动党今年取得97个议席中的87个,反映出人民在世局动荡时期更求确定感,包括政治前景是可以预测的,国家前行的道路不会出现重大转向,执政党仍将一以贯之地重视经济建设与民生课题,也有足够经验处理充满不确定的国际政经环境。

然而,即使高票当选,选举期间,在野党与民间对一些事件的追问,例如房价和物价等具体政策,应该继续受到行动党正视,并积极作出回应。

作为重视世代更替、自我更新的政党,行动党也有必要持续审视整体执政风格、方式能否继续契合不同世代的要求,对课题的说服与论述方面必须更透明与接地气。一些有利于国家团结与发展的多元主义原则,例如种族与宗教和谐则必须坚持。

选举期间发生的“身份政治”风波,在内政部与选举局公开发出警示后,反对党也积极表示拒绝极端的负面选举,纷纷表态支持新加坡政治只能容许新加坡人参与。选举过程让我们确定,国人在种族和宗教议题上,总体态度是有共识的,不能接受操弄族群敏感课题,也不认同负面选举招式与各种人身攻击。这是新加坡政治中可贵的价值观。

同样值得肯定的,是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出现更多专业人士与年轻面孔,他们虽然秉持不同立场,但都是在奉献时间精力,愿意为服务国家做出贡献;其中,两名无党籍年轻世代单枪匹马却获得两三成选票,显示国人对候选人的开放态度,也认真审视候选人的表现。一些得票显示泡沫化趋势的反对党,或许有必要检讨自己的存在价值或重新自我定位,以符合社会需要。

新加坡选民总体上具有现实感,这有助于国家的政治走在理性、宽容与务实的道路上,政治人物必须脚踏实地做好基层服务,让民众有感,不走偏锋,这可以避免很多民主国家陷入无止境的政党缠斗乃至撕裂的困境。

新加坡作为重要的国际经贸枢纽与金融中心,我们持续的繁荣进步与国际环境密不可分,新加坡对外投射的形象也十分重要。本次大选作为第四代领导班子启动的新征程,新的领导团队有多强的民意支持,在日渐动荡的国际局势下新加坡人能否持续紧密团结在一起,务实地判断国家的处境、不让外力有干预空间?新加坡政治会不会在日渐失序的世界中维持确定性与稳定?这次选举的结果给了清楚的答案。国人的选票不仅选择了新加坡的执政团队,也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明确信号。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