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德士业服务水平近年备受诟病,港府有意把网约车合法化,通过引入竞争维护乘客权益。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星期二(7月15日)向立法会提交规管网约车的立法建议:所有司机必须领有许可证,须年满21岁,并持有私家车驾照最少一年、五年内无严重交通定罪记录,以及在提供服务前通过指定考核和完成职前课程。
此外,网约车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不得转让;若符合相关要求,可获续期不多于五年。申请时,车龄不得超过七年;车辆须每年通过检查。
至于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平台,它们必须领有平台牌照。持证网约车只可经持牌的平台提供载客取酬服务,不得在街上直接接载非预约乘客。
至于网约车数量,港府认为需实施总量控制,但考虑到社会意见纷纭,现阶段会聚焦通过修订主体法例确立规管框架。官方明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附属法例修订建议和制定牌证条件时,会处理有关网约车数量的具体安排。
港府的目标为今年第三季向立法会提交主体法例修订,并争取于本立法年度内完成审议法律程序。
2014年,以Uber为主的网约车平台进军香港市场,但网约车至今仍未合法,也与德士服务恶性竞争。往届政府屡被批因循守旧,不愿打破德士主导点对点交通市场的垄断格局,未能有效维护乘客权益和保障司机收益。
“香港01”本月初报道,中国中央政府治港体系高层认为,历届特区政府没有妥善处理网约车经营服务问题,为免社会矛盾加剧,早前派专责人员到港密切与港府交流。
不过,香港德士车行车主协会永远会长吴坤成质疑,港府咨询文件未公布网约车牌照的发牌数目,担心司机人数若没有上限,大部分年轻人考了车牌后不会再驾德士。他认为香港应仿效其他国家,设立机制补偿德士业界损失。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近年世界各地盛行网约车服务,香港一旦允许网约车合法化,将让游客更放心及方便地使用点到点网约车服务,而且完全改变以往“车等人”和“人等车”的营运生态,长远能实现游客和业界的双赢。
蔡思行指出,根据中国大陆的经验,网约车制度引入香港几年后,大部分德士会网络车化和公司化,传统德士从业人员无可避免改变现在的营运方式,投入自我改革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