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国家例如美国,总统每年年初都会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向全国人民阐述施政理念。香港由英国政府管治逾百年,也一直跟随欧美政府的做法,特首每年皆会到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讲述未来一年的施政想法和建议。
这个星期三(9月17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将到立法会宣读新一份《施政报告》。港府一如惯例提前三个月,在今年6月中旬就开展公众咨询工作。截至上个月底,官方收到的意见书已比以往大约多了一成。
至于发表《施政报告》的主角李家超,过去两个多月也马不停蹄做了逾40场相关的咨询活动,并在最近一段日子频密到全港各区,听取市民对新一份《施政报告》的意见。
最近一次是8月30日,李家超到有许多老人家居住的港岛东区爱东邨,与邨内居民交流。其间,他专门探访两户独居长者,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
回顾过去一年,香港局势大致平稳。政治方面,民主派阵营在今年上半年加快萎缩。2月13日,自1991年起定期进行民意调查的香港民意研究所,宣布“无限期搁置所有自费研究活动”,包括长期进行的定期民调。
一周后的2月20日,成立31年的老牌泛民政党香港民主党宣布解散,并成立小组处理解散及清盘事宜。
6月29日,成立19年、同属香港泛民主派政党要角的社民连也宣告解散,意味着香港泛民政党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全部“清零”,香港进入完全“爱国者治港”的新时代。
相较于政治的闷局,香港经济在今年以来开始有起色。跨境资金流动活跃,让香港重返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港股表现亮眼,恒生指数回升至2万5000点。而“高才通”计划等措施的落实,也推动越来越多人才集聚香港。
然而,三年冠病疫情催化了香港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性矛盾,餐饮、零售等行业过去一年持续低迷不振,市面上涌现一股企业和餐厅倒闭潮。
踏入下半年,香港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没有明显加快,疫后转型前景不容乐观。根据港府的数据,最新一季失业率已回升至3.7%,失业人数多达14万5000人,创下2022年10月以来的新高,当中建造及餐饮业更是重灾区,失业率分别升至7.2%及6.4%。
连月来,香港各大政团、企业机构纷纷向港府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意见林林总总,但重点皆是放在振消费、拓产业等经济领域。过往经常高频率出现的政治议题,已完全淡出香港社会的讨论。
香港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李家超今年在他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中,会卖什么药?
李家超星期天预告,他在星期三当天会穿戴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师生团队设计及制作的绿色领带,它的设计灵感来自香港三座大桥,象征香港要继续做好“超级联系人”等角色。
不过,据港媒披露,《施政报告》今年的专章特别多,最长篇幅是惠民生的专章,字数占整份报告约三分之一。消息指,李家超重视民生,虽然政府在财政上有压力,但改善民生依然“应花(钱)就花”,不手软。
综合港府近日向港媒释放的消息,今年《施政报告》会有加强支援的政策,提升长者居家安全,例如研究针对一些高风险独居长者或双老家庭,推行安装智能意外侦测系统等。
近来香港失业率上升,输入外劳政策备受关注,据了解,《施政报告》也会进一步完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确保本地工人就业优先。
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房屋土地是最大亮点,包括增加公营房屋供应、规管俗称劏房的简朴房等。据悉今年也不例外,房屋土地政策预料仍是焦点,官方拟在《施政报告》宣布小规模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即让公屋租户以低廉的价钱,购买居住中的单位,协助他们做业主。
整体经济方面,据悉港府锐意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星期三出台的《施政报告》料将强化政府在产业上的主导角色,包括有新机制让官方可以更灵活运用土地优惠政策等,吸引巨型龙头科企落户。
消息也指出,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6月访港时,除了考察启德、山顶和海洋公园,还专程坐船出海到访南丫岛,反映中央对香港旅游业相当重视。据悉《施政报告》也会“交功课”,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
以往港府发布《施政报告》,在初期往往受到市民好评,之后随着各种批评接踵而至,民众的评分就拾级而下。今年的《施政报告》能否打破这个高开低走的怪圈?过几天就会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