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再度减弱,8月工业和消费增速双双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分析认为,北京未来几个月须在经济放缓与股市过热之间谨慎拿捏,维持政策平衡。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9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彭博社和路透社预测的5.6%和5.7%。这是工业增速连续第二个月放缓,较7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同样不及彭博社和路透社预测的3.8%和3.9%。这是消费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放缓,降至去年12月来最低水平。
“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表现也欠佳。今年首八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仅同比增长0.5%;若不算冠病疫情暴发的2020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差表现。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凸显楼市持续承压。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认为,楼市疲弱是抑制消费者信心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整体消费表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效应已接近峰值,随着政策红利减弱,消费拉动力正在减退,此前增长强劲的家电和通讯设备等品类已出现明显疲软迹象。
中国本月起启动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宋林预计新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消费,但整体影响较为有限。
华侨银行亚洲研究与策略主管谢栋铭向《联合早报》分析,除了楼市复苏前景不明影响消费信心,中美贸易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也逐步显现,尤其体现在投资端,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投资均有所放缓。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星期一在记者会上承认,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间投资面临一定压力。但他同时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民间投资增长有支撑。
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付凌晖说,这主要是受学校应届毕业生集中离校进入劳动力市场影响。
中国经济上半年录得5.3%的超预期增长。但进入第三季后多项宏观指标表现恶化,令外界再度质疑全年能否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师陆挺及其团队认为,8月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可能需要下调。
尽管经济数据疲软,但投资者情绪并未受挫。反映中国蓝筹股表现的沪深300指数星期一收盘上涨0.24%,触及三年半新高。
路透社引述天勤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师张志伟分析称,投资者普遍预计第三季度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野村报告指出,中国未来几个月须在经济放缓与股市过热之间谨慎拿捏,维持政策平衡。若贸然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可能助长股市泡沫;若不作为,则可能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报告建议决策层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在短期内过度依赖货币宽松刺激股市,同时避免采取过度紧缩措施。政策重点应放在整顿楼市乱象、推动结构性改革等深层问题。一旦股市热度有所降温,北京可加大财政刺激力度,遏制经济下行趋势。
谢栋铭研判,中国央行仍有一定降息空间,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加码以支撑经济表现,“经济会一定程度放缓,但(官方)不希望它放缓太快,甚至出现失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