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族文化既拥有古朴醇厚的华族文化基调,也有来自东南亚其他族群的印记,具备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新加坡外交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星期五(10月10日)在新中论坛“华人文化之间的对话”主题讨论中发言时指出,新加坡华人无需觉得本地文化不够精致、不够标准或不够正宗。政府也重视与华社合作,增强对文化自信的培养。

沈颖认为,要了解新加坡华族文化,首先要了解从新加坡开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族移民特色。他们多来自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不是当时的行政和文化心脏地区;大部分人从事苦力或是小商贩,文化水平有限。

因此,这些早期华族移民的“文化行李”中没有太多高大上的东西,更多是靠歌谣、民间故事、俗语和地方戏曲等方式口头传播的文化。沈颖指出,这些形式虽然不是特别精致,但也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具备传承价值观的功能。“比方说忠孝仁义,尤其是孝道,在包括新加坡华人在内的东南亚华人中就保存得很好。”

新加坡的华族祖辈将古朴、醇厚的文化带到本地后,在由英国人管理的殖民地社会接触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社会治理理念,也得适应和其他地区移民共处,在语言、饮食、生活习惯方面都体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沈颖说:“刚到新加坡的中国朋友觉得新加坡的华族社会很熟悉,很亲切,可是又有些不一样,这是很好解释的。因为新加坡华族文化既拥有古朴、醇厚的华族文化基调,也融入了其他文化的影响,还吸纳了一些西方理念。”

她指出,如今新移民在新加坡落户,会带来一些家乡文化,为新加坡的文化熔炉添砖加瓦。“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和欣赏新加坡文化,能够尽快融入、认同我们的身份认同。”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