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特稿:安华挥旗改革拼连任 策马沙巴州选添胜算

安华2022年11月出任首相后,隔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涵盖政府财政、民生补贴、司法制度与公共服务等领域。

在国会222席中,安华获得153席支持而掌握国会三分二多数。这些席次来自20个政党,其中只有约五成或82席由安华领导的希望联盟(简称希盟)掌控。希盟并未掌握国会多数议席,所以必须拉拢国阵、砂拉越政党联盟(简称砂盟)和沙巴人民联盟(简称沙盟)等政党才能执政。安华上台后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没有比前朝优越,为什么安华能够推进一系列改革,而前朝政府不能?

插图/何汉聪

登嘉楼州苏丹再纳阿比丁大学法律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旺罗希拉(Wan Rohila Ganti)向《联合早报》分析,几任前首相曾谈及改革,但缺乏勇气和政治意愿去实行,因为改革往往违背民粹政策。安华的联合政府虽然比较脆弱,但有一个特殊之处——可以通过改革赢得信誉和生存空间,并以此回应其他成员党的诉求。

安华政府不仅要在经济上做出成果,还必须在治理上取得成效,才能维持选民与盟党的支持,因此难免一直承受必须取得施政绩效的压力。

相比之下,巫统执政时的政治格局非常不同。巫统当年占据更强的主导地位,既不用太在意盟党的要求,也不太须要理会公民社会的施压。

旺罗希拉说:“当时巫统拥有明显的霸权,也处在舒适圈内,推动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感较低,尤其是那些可能触动政治或经济既得利益者的改革。”

她认为,巫统在安华政府中对改革的支持,可视为一种务实的转变。“如今的巫统已经不是10年前的巫统,它必须倾听当下的民意。”

巫统当年掌权时,并未主动推行这些改革。如今作为团结政府的一部分,它有动力确保改革成功以维持政治联盟的稳定,并避免被视为改革进程的阻力。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詹运豪认为,巫统支持安华的改革措施,原因是巫统只是想留在政府里,只想紧紧抓住执政权。“他们清楚自己无法单独赢得选举,也知道国阵无法赢得大选。”

“巫统2020年曾支持国民联盟(简称国盟)政府,2022年后则很乐意转而支持希盟。巫统实际上没有其他理念,就只是想掌权。”

改革前大撒钱缓冲政治风险

安华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多次引起争议,例如去年6月取消全面柴油补贴,让柴油零售价按国际油价自由浮动,反对党随即大肆炒作这个课题。

国盟在去年7月的槟城双溪峇甲州议席补选中胜出,国盟主席慕尤丁将补选结果解读为人民拒绝团结政府的改革政策。希盟成员人民公正党的柔佛州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也认同这一点,并指安华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扭转民众对改革的观感。

旺罗希拉认为,安华将民生补贴措施改革推到新高度,尽管这可能影响他的政治前途。例如补贴直接关系到民众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燃油和电力等公用事业,还是鸡蛋、面粉与鸡肉等基本食品。“这些项目的任何价格上涨,民众都立刻有感。反对党很容易借题发挥,把政府描绘成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以及没有履行竞选承诺的形象。”

这种政治风险在乡村地区和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明显,他们可能认为,政府提供的直接现金援助不足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压力。

旺罗希拉指出,这些改革从财政角度来说虽然合理,但如果缺乏透明的沟通和没有对最脆弱群体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其政治代价可能相当高昂。

施政考量求稳和谨慎 重大改革仍缺乏魄力

马国政治学者潘永强则认为,安华施政的主要考量是求稳和谨慎,在推动重大改革时,仍然显得犹豫和缺乏魄力。

例如官方原本计划今年下半年全面调整RON95汽油补贴政策,但印度尼西亚与尼泊尔相继发生抗争事件,多少影响了安华政府的决心,以致针对性汽油补贴政策拖到9月底才真正落实。

安华政府8月31日向全国约2200万人发放每人100令吉的援助金,马国公民可凭身份证购买生活必需品。9月27日,安华政府落实针对性燃油补贴政策,将RON95汽油零售价从每公升2.05令吉降至1.99令吉,公民可凭身份证和驾驶执照添购1.99令吉的汽油。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马来西亚研究项目兼任主任李活安认为,这两项措施几乎同步进行,同时继续为大多数马国民众保留汽油补贴,预计将提高政府的民意支持率。

补贴收入最低四成民众 政治风险就可降到最低

詹运豪认为,安华改革补贴的政治风险,始终集中在全国收入最低的四成民众(简称B40)。例如B40群体最迫切依赖汽油补贴维持日常生活。

“只要政府能将补贴直接投放给B40,尽量减少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政治风险就可降到最低。”

“如果B40开始不满和愤怒,就会引发真正的政治风险,尤其是现在距离大选只剩两年。”

从现在开始的约三年里,马国将举行13场州选举和一场全国大选,包括即将到来的沙巴州选举、明年底的马六甲州选举、2027年中以前的砂拉越和柔佛州选举、2027年底的全国大选和彭亨、霹雳及玻璃市三州选举,还有2028年9月左右的吉打、槟城、雪兰莪、森美兰、吉兰丹及登嘉楼六州选举。

其中,沙巴州选举被视为安华政府的“期中考”和全国大选的前哨战,是选民对安华一系列民生补贴改革接受度的试金石。

改革渐入佳境 引起对手不安?

近几个月来,国盟成员伊斯兰党和土著团结党为了首相人选而闹意见,土团党的内部派系斗争也日益浮上台面,团结政府阵营的马华公会和国大党则多次暗示和明示要脱离国阵加入国盟。

这些政党动作连连,是否因为安华改革措施渐获选民认同而感到焦虑、失去信心和担心进一步被边缘化?

旺罗希拉认为,安华政府在补贴合理化、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及提升国际形象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这些举措虽有争议,但似乎已获得一些选民的认同。当选民开始接受这些改革,在野阵营各政党势必感受到压力和焦虑,担心被边缘化。

不过她指出,各党的党内动态同样关键,例如马华和国大党面对“是否仍具族群代表性”的问题。安华组成团结政府后,马华和国大党进一步边缘化,因为不论是议席数量还是内阁职位数量,民主行动党的存在感更加明显。

她说,选民对政府改革的反应是影响这些政党表现的其中一个因素,党内与党际斗争、意识形态定位、领导人的企图心,也是目前政党间关系紧张的关键因素。

她认为,现在更多选民偏好“较不坏”的选择,就是较少问题的一方。“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似乎还没有可以取代安华政府的替代选择。”

马国双威大学政治学者黄进发则不认同在野党因为政府改革措施而感到焦虑的观点。他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安华的改革不得民心,所以才借机炒作。“如果安华改革得民心,他们喊什么都只会得到一个寂寞。”

他说,选民对安华还是有不满,尤其是认为安华赢得大选任相后过河拆桥的非回教徒选民。

黄进发分析,马华和国大党此时频频出招,是因为根据现有选举制度与联盟游戏规则,两党无法在大部分州属分得选区上阵。“作态脱离国阵是要逼巫统与安华注意他们的存亡,以免在沉默中消亡。”

土团党的派系斗争近期明显升级。最高理事旺赛夫最近向党主席慕尤丁逼宫,要他交棒给署理主席韩沙再努丁,也重提另一最高理事阿兹敏涉及“男男性爱”视频而不适合当领导人。(档案照片)

改革重点:东马和西马关系再平衡

东马和西马的关系再平衡,也是安华改革的重点之一。他多次强调,会尊重和全面落实《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Malaysia Agreement 1963,简称MA63)。

马国联邦体制与资源分配,数十年来高度倾向西马,权力尤其集中在布城。国阵在2008年丢失联邦政权后,东马的砂拉越和沙巴抓住机会,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安华让砂拉越和沙巴在联邦机构有更大的参与权,在各类董事会和委员会中拥有代表权。安华政府也归还或下放某些行政权力,例如电力监管和制定劳工条例的权限。

旺罗希拉认为,这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性变革,因为这显示联邦政府愿意超越口头承诺,落实东马向来最期待的具体成果。

联邦政府也保留MA63落实行动理事会(MA63 Implementation Action Council),作为持续协商与监督的平台。旺罗希拉认为,这种对话机制的制度化,本身就是一种改革,相较于以往时断时续的处理方式,这已经是一种进步。

砂沙部分重要诉求仍未解决

不过,砂沙的一些重要诉求,尤其是石油税权、资源自主权及宪法保障等方面,仍有部分未解决。

旺罗希拉说:“这些课题在政治和法律上极为复杂,往往须在最高层级重新修订或谈判,可能需要国会三分之二多数的修宪支持。”

詹运豪则认为,安华在落实MA63方面其实没有太多实质进展。除了让砂拉越和沙巴承担更多行政职责,真正关键的问题仍未解决,包括石油与天然气的最终所有权归属问题、沙巴争取联邦政府退还四成税款的问题等。

“那些重大核心课题并未解决,目前解决的都是一些较小的事务。”

“不过持平地说,不只是安华,历届马来西亚政府其实都不敢触碰这些重大核心课题。”

砂拉越邦总理阿邦佐哈里(前排左三起)、首相安华和副首相法迪拉9月11日在砂拉越林梦省为砂拉越—沙巴连贯公路第二阶段工程主持启动礼。这项造价71亿5000万令吉的工程,是安华政府弥合东马发展差距的重要项目之一。(马新社)

标杆性改革仍未完成

从现在到来届大选的约两年时间里,还有哪些改革是当务之急?

潘永强指出,一些具有标杆性的改革仍未完成,例如相当重要的总检察长与检察官分权。“在转型正义方面,政府对赵明福案的没有进一步行动,令华族民众失望。”

赵明福是一名民行党前州议员的助理,2009年在反贪污委员会协助调查时坠楼身亡,坠楼原因至今不明,也没有任何人为他的死负责。

旺罗希拉认为,安华应优先巩固财政与补贴改革。“这必须严肃看待,即使它们可能不受欢迎。政府应继续推动补贴合理化,但要确保人民直接看到改革所带来的好处。人民要清楚看到,他们的一些牺牲确实换来生活上的改善。”

其次是制定政治献金法,并强化反贪会等机构的独立性,释放更明确的问责与透明化信号。

“这些改革有助于重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能堵住说安华‘包庇政治盟友’者的嘴巴。”

李活安也主张应优先制定政治献金法,因为这是提升马国民主问责制最关键的一步。“但在当前的政治氛围里,这样的主张可能显得有些理想化。”

旺罗希拉认为,安华也应推动限制首相任期的改革,但这涉及修宪,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落实。

李活安则认为,限制首相任期应该与固定国会任期相配套,否则可能引发政治混乱与不确定性。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