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说,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作历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两国关系中所体现的共同信念与共同利益,两国都秉持长远规划、务实治国的理念,并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开放包容且多边的国际秩序。
他也形容,新中就像两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好友,无论品的是红酒还是茅台,都能倾心交谈。
徐芳达星期五(10月10日)在《联合早报》主办的第七届新中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他对新中关系的看法。他说,本次论坛的主题“失序世界中找寻共识”,恰恰体现过去35年来新中两国外交关系的核心特点。
“35年来,我们的伙伴关系日益牢固,这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他们致力于建立个人信任、寻求共同点和共同目标,并立足于开放的态度,以及对各国通过贸易、投资和交流保持联系的多边世界的信念。”
新加坡和中国在10月3日庆祝建交35周年。徐芳达说,尽管新中1990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特别是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1978年对新加坡进行的里程碑访问,与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会面,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徐芳达忆述他在2008年至2011年担任时任内阁资政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期间,陪同李光耀访华的经历,以及他本人在与中国同僚接触时体会到的友谊与信任,强调这种信任根植于这样的信念:“即使我们各自主张自身的国家利益,我们也是能相互增值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共同学习、成长、取得成功。”
他说,正如邓小平曾将新加坡视为中国经济开放和现代化的典范一样,新加坡也认识到中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中国持续增长和发展的巨大潜力,这将惠及本区域。
“因此,我们始终将我们的伙伴关系与中国的国家优先事项对接,确保合作互利互惠、与时俱进。(如)中国人常说的,‘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徐芳达进一步指出,新中不仅面对共同挑战,更拥有相似的思维和应对方式,可借此共同克服这些挑战。首先,两国皆以长远眼光应对挑战,认为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需要多年方可见效,有时还需克服初期挫折;双方也相信要为子孙后代提前做好规划。
其次,新中都采取务实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方式,实现良好治理。徐芳达说,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实事求是”,或是他“黑猫白猫”名言的精神;两国都专注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乐于向他人学习,尝试新思路,并将成功经验推广。“我们务实而不教条,注重实际成果,而非理论概念和意识形态。”
第三,两国都坚信应维护基于规则、开放、多边的世界秩序,这同样适用于全球贸易和投资。
徐芳达强调,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需求和环境演变,新中关系也不例外。
他就进一步深化新中伙伴关系提出三点建议,包括鼓励更多双向投资与贸易往来;继续推动两国人民交流,特别是加强青年互动;打造鼓励创新与创业的政策和生态系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新兴领域。
在用华语做总结时,徐芳达也提到,中国正面临一些挑战,关税、就业和住房问题都对中国经济造成压力,但新加坡有信心中国会像过去一样,克服当前的挑战。他说:“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众多的人才,也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乘风破浪的创新能力。”
徐芳达强调,新中关系就像任何关系亲密的朋友,会经历起起落落,有时候也会有不同观点和立场。“但只要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 ‘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两国将能世世代代友谊长存。”
本届新中论坛在新加坡四季酒店举行,主题为“失序世界中找寻共识”,约250位新中两地政商学界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