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社网站10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从西方手中接过绿色议程》的,作者为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讲台上畅谈他对绿色转型、绿色议程及其他气候问题的看法。他的原话是,“这是史上最大的骗局”。一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这一切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已接过并高举应对气候变化斗争的旗帜。事实上,中国正从美国和西方手中接过该领域的世界领导权。
绿色议程与一些旨在建立某种“新世界”的其他议程出现并成熟于同一时期。这一切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西方人认为,中国、印度和“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除了组装西方天才发明的产品之外别无长处。
而今天的事实是,中国不仅生产全球70%的光伏组件和全球60%的风电装备,还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它们,并将其发电成本分别降低了80%和60%。
电动汽车也是例子。如今,中国在此类汽车的生产乃至设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别忘了,生产这种汽车所需的各种稀土元素也基本产自中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这个亚洲巨人在过去10年间建立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何为世界技术领导地位?两年前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44项据信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技术中的37项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而且,这些还都是“绿色程度”最高的技术。
中国还建成了由研究中心、实验室、生产厂家、销售链组成的强大绿色产业体系。
旨在实现气候目标的强大全球合作机构也已经建立,而且中国已加入50多个此类南南合作协议。
总之,给人的感觉是,中国领导下的所有绿色议程几十年后将令全球刮目相看。而今天,我们正在从当前发生的事情中获得宝贵经验——不同文明在相同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特点。
尽管像特朗普那样直白地揭露“史上最大的骗局”很是“痛快”,但中华文明并不热衷于搞对抗或发起挑战,它崇尚温文尔雅、互谅互让。绿色议程在逾30年里已发展为一个具备自主动能且参与者众多的强大项目。各国可以选择像美国那样尝试矢口否认气变问题,也可以像中国人那样逐渐改变其未来运行轨迹。(编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