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祥:数码民粹主义侵蚀民主根基

迷因(meme)如同滔天骇浪般席卷全球,在网络上疯狂转发、玩梗、各种改编的搞笑图、流行语、短视频、段子,这种像基因一样被复制、传播和演变的信息单元,通过模仿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行为、风格或概念。

这样的传播内容与方式具有病毒式传播的特性,由于有趣、幽默、讽刺、共鸣、新奇或易于模仿等特质,因此能像病毒一样快速扩散。经由不断变异和衍生,被人们不断修改,添加新元素,结合新场景,而产生无数变体,往往可在嬉笑中达成传播目的。

民主传统式的政治风格正被一种新兴语言吞并,这种迷因式的语言通过嬉笑与挑衅激怒的方式,煽风点火,很能在网络上掀起声浪,创造点阅与疯传,而不重视价值与理念的传播。各民主国家从选举到重大政治议题的主战场,已经不在议会、传统媒体或是街头;各种迷因式的信息从发起、扩散到情绪动员,展现出高度社群化、视觉化与病毒式的动员结构,对传统政治传播产生颠覆性效力。

数码民粹政治(digital populism)已登上政治舞台的显要位置,经由演算法推播高情绪内容,让选民接触政治信息的方式从讨论转为反射性。一张迷因图、一支短视频、一句口号,往往比完整政见书更具说服力与动员力。传统从人际脉络中进行的政治动员,已经转变为社群操作,民主的意理与议题的内涵因而被模煳化,让位给不正经的迷因消费。

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演变为转传与按赞的简单动作,演算法与表情符号主导政治传播,政治话语被压缩为贴图、洗版与口号,民主制度愈益缺乏对数码工具的免疫力与治理力。至于媒体识读、数码公民意识与资讯伦理等民主的理想构件,则日益隐没不彰,民主随而逐步笼罩在被操控的阴影下。

数码民粹政治用演算法推播高情绪内容,而社群媒体平台的演算法倾向于优先推播情绪强烈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更容易引发互动,点赞、留言、分享,从而提高平台黏着度。这种演算法逻辑无意中助长煽动性与极端言论的扩散,而这种高情绪内容正是民粹政治常用的手法。

在社群媒体上,政治参与变得以即时化、即兴化、碎片化、情绪化为导向,使用者常快速按赞或转发,以直觉反应而非理性辩论来表达立场;一张迷因图、一支影片、一句口号,往往比完整论述与政见表达更具传播力与说服力,这就削弱原本民主政治中强调的理性讨论与政策辩证。

由于视觉与简化内容(如迷因、短影音、标语)能更快速地吸引用户注意并促进分享,因此成为现代政治传播策略的重要工具。虽然它更容易在数码平台上获得关注与动员力,但也使公共讨论失去深度,进而造成社会的极化。这正是数码民粹政治的一大弊害——政治动员的效率提升了,但选民对政策内容的理解变得肤浅与情绪化。

网络世界一方面是冲突的场域,同时也是社会凝聚力的试炼。数码民粹主义扩大冲突,也发生茧房效应,促进同类者之间的凝聚,于是成为民粹主义滋长的温床。民粹主义在数位时代的演化型态,多半是借助社群媒体、算法推荐、大数据等工具实现政治目标,通过构建人民与精英及体制的对立,强化身份认同,动员社会力量,并且挑战主流政治与舆论秩序,呼号人民主权。

迷因式数码传播的策略是情绪化、简化叙事与信息战,利用数码平台的算法偏好,推送高互动率的内容,刻意推送极端、情绪化的言论,尤其是仇恨、愤怒、恐惧之类的高强度内容,借以强化“人民”的被压迫感与精英的敌对性,并常用短视频呈现冲突现场或是搞笑嘲讽的内容,因此很能引发共情。

数码传播比较能精准定位,有助于个性化传播,经由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偏好,并且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数码互动数据,放大民粹观点的能见度,让支持者更相信自己的立场是多数人的共同选择,同时压制歧异的或反对的声音,在同类之间形成同心同德的幻觉。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此中能手。他常通过自己的社媒“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直接发布民粹式言论,攻击各领域精英,攻击于己不利的信息为“假新闻”,将反对者称为“人民公敌”。这种传播方式绕过传统媒体及政治渠道,对支持者进行宣传与动员,上行下效之后,已在欧美国家形成风潮,为数码民粹主义推波助澜。

欧洲的法国国民联盟、德国另类选择党、意大利五星运动也利用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聚焦反移民、反欧盟及民生等议题,将平民与精英、本土人民与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精英对立,影响力越来越大。另外,通过短视频平台如TikTok,推展反建制运动,或通过数码工具组织抗议活动,发展草根民粹运动,已是司空见惯。

数码民粹主义是以数码媒体为武器,通过技术赋能的传播、迷因式的传播策略,强化人民与精英之间的二元对立,既延续传统民粹主义的核心逻辑,又利用数码化技术变得更具渗透力和动员力,作为政治极化的重要推手。通过数码平台,将分散的个体聚合为想象的共同体,并用标签化叙事(如 “沉默的大多数”“被遗忘的群体”)来强化群体身份。

这一做法能卷起风潮的关键动力,是通过社群媒体和即时通信工具直接触达,既摆脱主流媒体编辑功能的“过滤”,又用“民间智慧”对抗“精英知识”,利用短视频、表情包等通俗形式,消解精英话语的严肃性,建构与主流叙事对立的“真实”,从而开启一个新时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逐渐被掏空,制度的运作也变形走样,民主的前进随之而变得更加暗淡。

作者是台湾中央通信社前董事长、资深媒体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