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小国能在全球治理发挥影响力

今年3月28日,在新加坡官员的领导下,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一致通过修订建议,放宽机场周边建筑的高度限制。这个新规定,在新加坡时间8月5日正式生效,全球同步执行。

国际民航组织早在2015年成立工作小组,检讨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机场周边建筑高度限制。新加坡代表法齐勒自2017年起便担任工作小组的主席,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说服成员国通过修订条规。在新条规下,新加坡机场周边地区的住宅楼房可增建最高15层,工业和商业建筑则可增建最高九层。

这并非新加坡在全球治理发挥影响力的唯一成就。2023年3月4日,逾百个联合国成员国的谈判代表通过《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以保护和加强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避免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

促成这个共识的是新加坡驻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大使陈惠菁。她自2018年起就出任商讨协定的大会主席。这项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经过五轮谈判后才达成新的共识。2024年,她入选美国《时代》周刊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另一名新加坡官员邓鸿森,从2020年10月开始担任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他是首个受委领导联合国组织的新加坡人。他的任期即将期满,正在寻求连任。

新加坡外交部指出,邓鸿森在任期间,推动世界产权组织转型,加强多边合作,以及拓展全球知识产权体系。他促成两场外交大会与两个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条约。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也表扬他的贡献,指他把知识产权的课题从法律和技术的层面,扩大到它所带来的实质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全球知识产权的生态系统。

地缘政治正在产生巨变,全球治理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守成的美国正放弃全球治理的领导角色,尤其在气候、能源与大流行病领域;崛起的中国仍然自我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尚未做好领头羊的准备。大国没有或不愿负起国际社会的责任,使小国对自身的安全与生存,倍感焦虑。

在国际合作摇摇欲坠但尚未瓦解之前,小国有必要加倍努力,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化合作关系,塑造国际规范和寻找共同点,并维护以规则为基础及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除此之外,小国应在持续变化的地缘政治中,争取话语权,并在大国放弃或不愿领导的领域,不亢不卑地扛起全球治理的应有角色。

小国对大国构不成威胁,反而容易获得信任,在全球治理发挥影响力。与此同时,小国对全球治理的付出与承担,符合自身的利益。总体而言,维护全球治理,就是维护保障小国利益的多边主义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游戏规则,并遏制大国为所欲为与以邻为壑的行为。

在具体的回报方面,机场周边建筑限制放宽,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弥补新加坡土地资源的不足;保护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能避免海洋资源因过度开发而加剧污染与极端气候变化,对四面环海及遭遇海平面上升的小岛国,乃是攸关生死存亡的课题;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新加坡所倚重的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与创新。

新加坡有必要随着地缘政治以及科技的发展,继续发挥小国在全球治理的影响力,并在必要时,承担部分的领导角色。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但独立60年以来,累积国际社会所需的智力资源,有能力为全球治理的设计与实践,作出自己的贡献。

数码经济、绿色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与规范尚处于萌芽阶段。新加坡在这些领域,具有发挥影响力与领导作用的空间,并能进一步促进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与新增长点的发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