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冬涛:美国的“饿虎”外交
——实力、偏好与制度变迁下的动荡世界

现在在美国的“饿虎”外交带来全球动荡之时,中国应该努力在成为稳定一极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各国发起贸易战,各国都越来越意识到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的新时代。吊诡的是,越是和美国关系密切、稳定的国家,现在反而因为美国不分敌我的“自卫”行为,越是感觉到动荡。这充分反映美国是当前动荡局面的始作俑者,所以不少国家仍然期望在特朗普任期结束后,美国能够恢复“正常”,世界局势也就会相应重回稳定。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只是现在仍然处在一个混乱的过渡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没有人能够清楚知道,未来重回平衡的世界局势,到底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根据对历史的考察,三种流行的国际关系理论,即现实主义(Realism)、自由主义(Liberalism)和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分别强调国家实力(capability)、国家偏好(preference)和国际制度(institution),作为观察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的指标。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家实力虽然仍是世界第一,但相对于正快速追赶的中国来说,优势在不断缩小。以全球化为根本特征的国际制度,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到不满。这些都推动美国在特朗普2.0领导下急剧调整国家偏好,引起全球动荡。各国和美国社会都正在调整,以适应特朗普2.0所代表的美国新偏好。

现在看来,虽然各国抱怨很多,美国的传统政治和知识精英抱怨也很多,但美国社会整体来说,尤其是特朗普支持者,适应得还不错。这可能在未来造成像拜登政府继承特朗普1.0的很多政策一样,即使民主党人再次上台,同样也会继承特朗普2.0的很多偏好,以致美国也许永远不会再重拾以前的偏好,世界也就永远和过去的美好旧时光道别。

虽然一直被美国和西方视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中国现在正努力扮演稳定的一极。中国的偏好仍然稳定,除了因为实力无论是绝对还是相对来看,都仍然处于上升期,而且旧的国际制度让中国受益,中国偏好的稳定也得益于被西方诟病的一党政治。西方各国不但要逐渐适应美国的新偏好所带来的动荡,也要慢慢适应自己眼中意识形态上的对手中国,越来越成为稳定一极的新现实。这个双重适应的过程是很难的,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现在看起来,在等待各国适应新局面上,中国比美国更有耐心,但耐心并不等于无作为。中国的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变为“有所作为”之后,有些国家批评中国在搞“战狼”外交。现在在美国的“饿虎”外交带来全球动荡之时,中国应该努力在成为稳定一极方面更加有所作为。这也要求中国为了成为新的稳定支柱而更加克制。正如以前的美国主导建立全球化秩序,并且为了维护这一秩序的稳定,而愿意暂时牺牲某些利益,当中国被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推上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位置时,也须要自我克制,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而承担更多成本,甚至暂时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