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关税战轮廓日渐清晰

以美国为中心制定关税的新贸易安排,背弃现有世贸组织原则,其他国家如何延续自由贸易,挑战必然更为艰巨。

继欧盟之后,韩国在美国8月1日关税限期的前一天,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协议内容大体跟随欧盟和日本,韩国对美出口缴纳15%关税,对美入口零关税,并同意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同时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且投资项目由总统特朗普决定。美韩协议进一步强化特朗普的谈判筹码,让其他还没有谈妥的美国贸易伙伴如台湾等,面对更大的压力。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和巴西征收高额关税,则凸显关税的外交手段作用,一方面迫使国际资金回流美国,复苏关键制造业,同时施压对手配合美国战略。

特朗普在期限前宣布对印度征收25%关税,理由是新德里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最令人反感”。美印的关税谈判由于印度拒绝开放农业市场而陷入僵局;印度也因为购买俄罗斯武器和能源产品,将面临金额不明的惩罚。同样是金砖国家的巴西,则面对高达50%的关税,主要理由是巴西政府对特朗普政治盟友、前总统博索纳罗政治迫害。此外,巴西最近举办金砖国家峰会,原本计划探讨去美元化议题,最终在特朗普的威胁下不了了之。拿巴西杀鸡儆猴,势必对其他金砖国家起到恐吓作用。

韩国总统李在明形容美韩跨越重大障碍,并计划在两周内访美。美韩框架协议表明,美国关税战要打破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采取以美国为中心的亲疏有别贸易安排,轮廓日渐清晰——与美国的关系,将决定关税高低。这一做法无疑会产生深远影响。虽然其他国家也须彼此贸易,但都不愿意自己相对高的关税,而失去对美出口的竞争力。除非不要美国市场,美国贸易伙伴因而都必须调整外交政策,尽量不抵触美国利益。

对印度和巴西的高关税惩罚也显示,在重塑贸易体系之外,关税已经成为特朗普的地缘政治手段,贯彻美国外交意志。敲打印度的背后是要切断俄罗斯外汇来源,逼迫莫斯科坐上对乌克兰停火的谈判桌;对付巴西则很露骨地直接干涉内政,同时恐吓金砖国家停止挑战美国治下和平及美元霸权。金砖国家本身原就缺乏共同利益,很难形成有效的反美联盟。俄罗斯在国际上被孤立,中国缺乏足够的号召力,一旦印度和巴西退却,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必然更加受挫。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显然是唯一还有议价能力的国家。美中刚在7月29日于斯德哥尔摩结束第三轮关税谈判,双方除了同意继续维持5月宣布的90天谈判期限,并没有实质成果。代表美国对华谈判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谈判后的记者会上透露,北京对欧盟和日本的重大让步感到震惊,但他也认为中国不会轻易屈服。中国的“特殊待遇”反映关税战丛林法则的实质。但因为中国缺乏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并没能改变其他国家被美国逐个击破的结果。

刚访美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透露,美方没有就新加坡关税率是否维持在10%给出明确答案。尽管新加坡对美国没有贸易盈余,但也没有欧盟、日本和韩国的美国正式盟友身份,因此下半年的经济仍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新加坡以贸易立国,因此在关税战爆发后积极奔走,拉拢志同道合的伙伴维系既有的自贸体系,包括呼吁亚细安进一步开放市场。在尽人事之余,新加坡也不能听天由命,而须继续灵活应变。

以美国为中心制定关税的新贸易安排,背弃现有的世贸组织原则,其他国家如何延续自由贸易,挑战必然更为艰巨。国务资政李显龙日前提出“全世界暂时减一”(美国除外)的全球贸易新局面,连他自己也承认是“最好的设想”。从各国争相与美国妥协,希望获得最惠国待遇,表明残酷的现实犹如为猫挂铃铛的寓言,联合制衡美国的情况恐怕微乎其微。接下来,各国在自贸问题上个别和集体的反应,将左右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