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反恐工作仍不容松懈

内部安全局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评估,没有情报显示新加坡即将发生恐怖袭击。不过它指出,新加坡与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关系友好,新加坡又有多处标志性的建筑,再加上新加坡是个世俗且多元的社会,因此被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视为具有吸引力且正当的攻击目标。

在全球多国的反恐努力下,鼓吹暴力的回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以及卡伊达,受到重创,不少头目遭击毙。不过,内安局在《2025年新加坡恐怖主义威胁评估报告》指出,伊斯兰国还有现金约1000万美元,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恐怖分子约1500人至3000人。

自2024年以来,它在非洲、中亚及南亚的分支,都加强行动能力,可在中东战区以外,展开大规模袭击。它鼓吹的暴力思想,也持续在全球发酵,并鼓动它的支持者在全球发动恐袭。

另一方面,卡伊达头目奥萨马虽然已被击毙,但他的儿子继承衣钵,并已在阿富汗建立至少八个恐怖分子训练营,以及重新激活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以及欧洲潜伏的组织。

恐怖组织不断地借势操纵各类地区冲突,以及利用人们对生活的不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极端思想,扩大成员招募,并鼓动暴力行为。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在全球掀起反犹太主义,加大其他地方的恐袭风险。

内安局指出,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上常见的推送算法,会将更多极端主义的内容推送给用户,让他们越陷越深;网络聊天社区形成的同温层效应,则让人们持续接触暴力极端主义的内容,促进他们和激进分子的互动。

网络使用的普及,加速人们自我激进化的进程。在内政部处理的案件中,涉案者从首次接触恐怖主义思想和激进分子,到接受暴力极端主义的时长,从2015年之前的平均24个月,缩短到2021至2025年的平均12个月。

极端主义组织使用的网络平台种类多样化。它们在这些平台上,利用梗图和网络流行语宣传。内安局警告,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恐怖分子的便利工具。它举例说,今年2月接到限制令的少女,便是通过聊天机器人,向伊斯兰国宣誓效忠。

其次,青少年激进化的趋势,令人关注。在这10年内,受内安法管制的60人之中,17人是20岁或以下的青少年,其中九人打算在本地发动攻击。至今,年龄最小的涉案者仅有15岁。她在网络上接触到伊斯兰国的宣传,短短几周内就被洗脑,幻想嫁给武装分子,为这组织生育下一代。

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来自极端回教组织,也包括极右翼极端主义。自2020年以来,本地有四名青年因认同这个意识形态而自我激进化,遭到内安法管制。其中,一名18岁学生和另一名与他有线上联系的17岁少年,就策划袭击回教徒与回教堂。

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的社会,也是全球网络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外来的极端主义思想,通过网络平台能很轻易且迅速地传播。数码原住民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与误导。因此,保护青少年免受散布恐怖主义宣传且容易上瘾的社媒诱惑,应当尽快成为应对方针之一。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政府不敢掉以轻心。恐袭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昨天在全国保家安民计划的活动上指出,内安法令让新加坡能对恐怖分子先发制人。不过他强调,安全机构不能是应付恐袭的唯一防线,公众的参与同样重要。

内政部最近模拟恐怖分子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放置爆炸装置,以及汽车炸弹,以测试公众的危机意识。在10个小时内经过测试地点的2530名公众,只有438人或17%留意到可疑物品,当中仅有26人打算或向官方报案;10人通知其他人;八人拍下照片或视频;其余394人视若无睹。这个测试显示,公众对于恐袭的危机意识,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恐袭一旦发生,不仅会带来人命的伤亡,也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并加深多元种族与多元社会的猜忌与裂痕。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下,安全机构与公众在反恐方面,更不能松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