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人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

我们要和野生动物共存,首先必须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个小岛能容得下多少野生动物?管控数量是必要的。人口尚且要管控,何况是兽类。此外,也必须仔细考量,哪些野生动物适合与我们共存?

也许没有太多读者注意到7月19日《联合早报》网站一则不很起眼的报道,标题是《尚穆根:阻碍官方控鸟 未来或面临更重刑罚包括坐牢》,此举应受大力支持。

身为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的尚穆根,是在当天出席一场义顺绿色嘉年华活动时传达这个信息。也是义顺集选区议员的他在致辞时说,一些人出于好心喂食野鸟,结果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市镇理事会、国家环境局、新加坡食品局等采取措施,包括与小贩中心合作减少食物来源,抑制鸟患问题,结果公众却不断喂食,导致官方的努力白费。此外,国家公园局设置的捕鸟器也遭破坏。“有人破坏捕鸟器和监控这些捕鸟器的闭路摄像机。通常是先剪掉电线,让摄像头失灵,再把鸟放走。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是公共财产,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这则报道带出个人最近经历的一段趣事。大约两个月前,种在门口大盆里的接枝莲雾(水蓊)多串果实开始成熟,虽经小心翼翼用尼龙袋子包妥,防止鸟类啄食,却冷不防接连数夜被不知何来的果子狸逐串拉下,随地嚼食殆尽。

担心另一盆里的十几颗人心果一旦成熟也会遭殃,于是在约两周前通知公园局,有果子狸为患。很快就来了捕兽的承包商,他们用芒果为诱饵,放在一个笼子里,笼子前还设有能摄像的感应器。他们特别交待,即使三更半夜捕获果子狸,他们也必须即时来将它取走交给公园局处理,不能等待到天亮。这是为了保护被捕的动物,避免它为了挣扎逃脱而受伤,所以手机必须一直开着。但是,经过六个夜晚,毫无所获。但在捕兽公司收工后两天的夜晚,果子狸就登门光顾,偷吃了两颗人心果。隔一晚,又吃了三颗,果树还被掀倒。

于是通知公园局,负责官员说,官方出于善意,只能提供一次服务,如果还想继续尝试捕捉,就得自掏腰包。私下问过承包商,每三晚的收费是300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服务每次最少必须三晚)。这么说来,公园局已付了600元,但徒劳无功。通过手机短信与官员沟通,他说那是现行规定,无能为力。这是不是说,已经照章行事,也就不再有责任了?有没有解决问题并不在考虑之内。最后官员还来此一问:你们家是否能和果子狸共存?对此一问,只能无语。

如何共存?官员没说清楚。心中暗忖,也许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任由果子狸为患;二是砍掉果树。但这不就等于说“人权”必须让路给“兽权”?保护野生动物者或许会说,确实应该如此,你若不种果树来“引诱”它,它自然就不会来干扰你。不久前,公园局处理榜鹅一带野猴入侵私宅和组屋扰民的问题,做法之一,就是砍掉住宅区附近的一些果树。此外,就是规劝人们不要喂食,或是要锁好门窗,不要让家中食物暴露。未受影响的居民设身处地想想,那该有多别扭。

这明显不能解决问题。野猴扰民久已有之。据报道,2013年时,野猴为患,成群出动骚扰麦里芝和武吉知马一带的住宅区,官方最终决定捕杀其中约三分之一,总数是570只。这种捕杀方式自然令保护野生动物群体很不满,认为太残酷了。于是,自2023年起,官方采取兼顾人道的处理方式对付榜鹅区的扰民野猴,被捕捉的约50只野猴多数被人工节育,只有少数较凶猛的被处死。

说回上述野鸽为患的问题。新闻报道说,2024年,义顺市镇会接获834起与鸽子有关的投诉,例如粪便弄脏冷气机平台和车子,以及噪音问题。环境局、公园局和食品局今年6月与义顺市镇会合作,在区内展开鸽子管理计划,减少野鸽数量。这显示,管理野鸽数量也没有完善的计划,总要等到民众投诉才付诸行动。

除了义顺,相信其他市镇会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也在采取同样的措施。但随着近年来“野生动物权”高涨,各有关部门也都小心翼翼,生怕被冠上虐待动物之名。如过去处理鸦患,基本上就是砍树和射杀,动物权利组织就说这不人道。因此,公园局必须另辟蹊径,如把一只假乌鸦倒吊在树上吓唬真乌鸦。但这种仁慈的做法明显无效。乌鸦不除,则鸦患不止,道理很简单。

好几年前,本岛突然出现不少野猪,它们迅速繁殖,最后公然拖儿带女成群走出森林为患,破坏各处草皮、球场等。但一些少见多怪的都市人却视为珍奇之物,也有不少人开始给它们喂食。这导致恶性循环,野猪越是容易觅食就繁殖得越快,母猪一年可以生两胎小猪,每胎可多达12只。试想,小小新加坡的有限森林,怎容得下这样的超高生育率?除了捕杀,还有其他办法吗?有,就是病害。

据报道,从2019年至2023年中,公园局在武吉班让的正华自然公园,共捕杀约50头野猪。2023年,非洲猪瘟来袭,一批野猪也因而得病丧生,但确实数目不明。有些野猪可能就病死在森林里,对森林环境肯定造成一定的污染。野猪没有天敌,也不是本地原生物种,到底如何移民狮城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这座花园城市应有的住客。对花园城市而言,野猪百无一用,只会破坏环境,根本不应成为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同样莫名其妙登上受保护野生动物名榜的是水獭。它们似乎也没有天敌,繁殖又快,因此在短时间内从狮城人的“宠物”变成害虫,不只吃光各处河道里的鱼,还肆无忌惮,登堂入室,闯入民居鱼池,吃掉人家心爱的锦鲤,然后扬长而去,完全不必负起任何法律责任。若是人干的,那还得了,至少要被捉将官里,锒铛入狱。如今,干案的是野兽,不受法律约束,居民蒙受惨重损失也只能徒呼负负,因为这些家伙是受保护的,不能随意捕杀。

在各种近年来常见的野生动物中,野鸡也许是最无害的。但有些地方(如新民住宅区)的居民也申诉不堪其扰。雄鸡一唱天下白,但也扰人清梦。狮城人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却忍受不了鸡犬之声相闻。有人就想出一些办法,合力到处找鸡蛋,减少野鸡繁殖。同样,也有人花钱给野鸽筑巢,然后捡走鸽蛋。

然而,这些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和野生动物共存,首先必须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个小岛能容得下多少野生动物?管控数量是必要的。人口尚且要管控,何况是兽类。此外,也必须仔细考量,哪些野生动物适合与我们共存。换言之,必须是有选择性的保护,不能“凡野就收”,像野猪、果子狸和水獭之流,养在动物园就够了。野生动物为患,理应对症下药,该杀则杀,岂可反过来要人类委曲求全,甚至把“兽权”放在“民权”之上?塑造“自然中的城市”,愿景是好的,但要避免轻重倒置。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