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提振股市不忘保护散户利益

股市改革的最终目标,不是炒作短期波动,而是构建一个支持长期资本累积的稳健系统。

新加坡股市近年来表现令人失望,被区域其他市场赶超。为重塑股市活力,政府正推动一场全面的资本市场转型,包括推出50亿元的证券市场发展计划,委托选定基金经理投资本地股市,力求撕掉“本地股市乏味”的标签。

这项计划年初宣布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接获超过100份来自全球各地基金经理的申请。金管局星期一(7月21日)宣布,首批11亿元已交由三家资深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作,重点聚焦中小型股。与此同时,金管局也延长资本市场津贴计划至2028年,并再拨款5000万元加大对证券研究的津贴,鼓励证券行加强分析研究的覆盖面。

这些策略有望打破本地股市由大型蓝筹股主导的格局,改善中小型股交易清淡、研究报告稀缺、投资兴趣低迷的恶性循环,推动股市生态更趋多元与健康。

上周,NTT数据中心房地产信托(NTT DC REIT)以本地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售股姿态闪亮登场,但短短数日即跌破发行价。多只近期上市的新股亦表现平平,难以激发投资者热情。反观香港,新股频频上演开盘即暴涨的盛况,映恩生物(Duality Biotherapeutics)更是在挂牌首日暴涨逾116%,市场信心的差距不言而喻。新加坡若无法尽快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估值与交易机制,将难以与邻近市场竞争。

不过,在发展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同步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特别是对散户的保护。金管局计划在今年稍后展开公众咨询,探讨如何透过法律机制,让投资者在面对市场不当行为时,有明确的民事诉讼途径追索赔偿。探讨方案之一,是赋权如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SIAS)等民间组织,代表散户提起诉讼,并协助分担诉讼成本。

这项建议一旦落实到位,将为散户撑起一把法律保护伞。现实中,个别小股东因财力有限、缺乏联系其他股东的渠道,即使因公司董事或管理层失责蒙受损失,也往往无法启动集体诉讼,水务公司凯发清盘事件便是一个例子。若能协助投资者顺利寻求民事赔偿,不仅有助伸张投资者权益,也能提升整体市场的公信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警惕诉讼机制被滥用的风险,确保不会走向过度诉讼的极端,否则会加重企业合规负担,扼杀市场活力。

摩根士丹利上个月预测,若改革顺利推进,新加坡股市市值有望在2030年翻倍,股本回报率则可从12%提升至14%。但这场改革,绝非一纸方案或少数企业的努力就能奏效。它须要决策者坚定推动、企业强化自律与治理,同时也仰赖投资者,尤其是散户的信任与积极参与。在此背景下,获委任的富敦资金管理公司宣布,将推出一只面向散户、合格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新加坡股票单位信托。由于有金管局资金的参与,这类产品预计将受到散户青睐,希望未来有更多基金经理开放投资渠道,为散户提供更多选择,助力国人实现更稳健的退休理财规划。

随着新加坡股市的监管模式逐步转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者应认识到,当前散户投资知识仍有待提升,因此有必要设立适度保护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公平交易风险。证券市场检讨小组预计年底前提出更多改革建议,其中一项即为推动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这将有助提升透明度,促成更理性、更可持续的投资氛围。

股市改革的最终目标,不是炒作短期波动,而是构建一个支持长期资本累积的稳健系统。提振市场与保护投资者必须并重并行。新加坡要的不只是吸引更多资金,更要让这些资金愿意留下,在这里创造价值。股市转型已经启动,唯有在推动市场多元与活力的同时,确保每位投资者都感受到公平与安全,才能在区域竞争中重新赢得一席之地。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