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离世了,这个概念的影响力已无须多言,现在根本不用对这个专业术语加上引号来强调它的特殊意义。他的离世使国际关系领域又少了一位有理论原创性的重要人物,他在新自由主义理论上的建树举足轻重,而这曾是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不管是软实力概念,还是新自由主义理论,都是对残酷的硬实力竞争和现实主义理论的反思和重构,强调以文化、制度、政策的竞争来代替经济、军事上的零和博弈模式,是在冷战后塑造新国际关系样式的有益尝试。如今,不由得让人感慨他的理论在他的祖国和这个世界的困境,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对美国国家软实力的不屑一顾,进而带动全球重新进入到丛林法则中,激烈的经济、军事斗争开始不断泛滥,大家似乎已忘了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最近对软实力理念的直接伤害性事件,是美国要对国外电影加税100%。所谓国外电影多是美国电影公司在境外拍摄的,加税行动势必引起其他国家对美国电影的反感和抵制。电影及电影工业原是展现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全球都以观看美国大片作为风尚标,窥视美国的社会生活,仰慕其中的思想理念,不知有多少国家的青年才俊,是因为美国电影才爱上这个国家的;现在美国的做法是要减少或是隔绝这一与世界交流的渠道,如果大家都看不到美国了,又怎么爱上美国呢?只是特朗普政府不在乎这一点,似乎他们不需要别人爱上美国,只是要别人害怕美国就可以了。这就是重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区别。
耍尽手段一心搞钱,不顾及道德、法律的约束和别人死活,是无视软实力的主要表现。一国政府将过去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丢在一边,专注于本国的狭隘利益,以损害他国为条件,展开所谓的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等,有可能会获得短期的单边收益,但长远看,必然会破坏国家信誉和发展潜力,是一种对软实力的基本伤害方式。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根本不介意这一点,反以能够用尽一切方式迫使对手就范为荣,是他所自诩的交易的成功。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一书非常类似500多年前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只是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已。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更多地将软实力的考量放在一边,转而应付这种在经济、科技、贸易方面的硬实力较量,整个国际社会都不由自主地陷入尔虞我诈的唯利是图之中。
歇斯底里刀兵相见,用暴力方式夺取本不属于自己的权益,则是无视软实力的极端表现。这种时候说明经济层面的较量已经破局,争夺权力和利益的其他手段即将耗尽,冒险的举措应运而生。当美国领导人公开宣扬要武力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时,很难想象他们还在顾及多年来培育的世界道德高地形象;如果不能在贸易战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很难想象他们会采取怎样的极端措施。现在已曝出美国要求非洲国家使用它的星链系统,以此获得关税豁免。这种强加的网络设施,无疑是对别国主权的挑战,与利用软实力使别人心甘情愿使用这些设施完全是两回事。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在软实力失效时展开的,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时的舆论战、认知战就显得有点可笑,因为多是为了欺骗本国和世界的民众,避免他们了解真相,实在不能算真正的软实力较量。
目前的俄乌战场、中东、苏丹、印巴克什米尔地区都已战火连天,不知还有多少地方会被卷入这样一个浪潮中,毕竟实力雄厚的大国似乎已不介意走向这样一条道路,又有多少国家能阻挡这一潮流。
软实力强调由内心认可所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不是由财富或武器带给人的压力和屈服。这一点本已在冷战后获得许多共鸣,可惜近些年又慢慢被边缘化。如今,作为软实力概念的创始人的约瑟夫·奈离开这个世界,不知还有谁会为软实力大声疾呼,还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个激烈博弈的时刻坚持软实力立场?如果他的理论和他的人一样被世界所抛弃,不得不说这恐将会是一个愚蠢而混乱的时代。
作者是扬州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