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欧美合力加大对俄施压

乌克兰和英国、法国、德国与波兰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支持,提出30天停火协议,称之为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抓紧机会让和平付诸实现。这项提议是四国领导人造访基辅时提出,在线上会议中与欧洲多国商议后达致。法国总统马克龙说要对违反停火协议者制定并实施大规模制裁。俄罗斯认为这是对它的威胁,明确拒绝,指出谈判必须充分考虑俄罗斯此前提出的诸多“细节”。他随后反提议与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直接谈判。

特朗普上任后积极推动俄乌停火和谈,但一直不顺利,他在3月底一度表达对普京“非常生气、恼火”,恫言展开更严厉的制裁;当时他也批评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在4月25日派出特使与普京会谈了三小时后,莫斯科曾表达俄国准备无条件与乌克兰谈判,但双方之间的相互攻击没有停过。在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上,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谈后,直接批评普京持续的轰炸行为:“我怀疑他其实不想停火,只是在敷衍我。”

如今,欧洲单方面要求今天起就停火,预计俄罗斯不会理会。但欧洲国家取得与特朗普比较一致的态度,可能是值得关注的进展。白宫对乌克兰态度的好转,与美乌之间签署了矿产协议有关,虽然协议没有包含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但特朗普指出,经济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安全保障。

美国同意作为双方停火30天的监督,欧洲国家则准备对乌提供大量财政和军事支持,合力向普京施压的意味明显。欧洲国家已经看清和平要靠自己,各国开始提高军费,团结主动对俄乌问题出击,则是必要的行动。但另一方面,在停战问题上,美国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联合美国加大对普京的压力,有助于催促特朗普放弃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对双方模棱两可的态度,认清不愿停战的只有普京。如果能更快迫使普京让步开始和谈,也能满足特朗普的目的。

俄罗斯不愿停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军工产业的产能不断强化,普京4月份在国家军工会议上承认,无人机等武器短缺,西方国家的制裁也造成其他方面的不足,但通过调整供应链,俄国从友好国家获得了补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需求。另一方面,普京一直认为自己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即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交换20多份涉及多个领域的双边合作文本。普京强调,两国关系已达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他还在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仪式上强硬地表示:“真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

对普京来说,中国的实际支持很重要。但中美之间正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虽然一般认为不容易达成双边都满意的成果,但两国之间的关系能否缓和,互动的震波也可能牵动俄乌局势与普京的态度。

此外,近日消息指出,伊朗正准备向俄罗斯交付短程弹道导弹相关的武器,支持俄罗斯在前线的军事行动。朝鲜领袖金正恩虽然没有出席在莫斯科的庆典,但发表声明为朝鲜的参战行为辩护,将坚定不移支持俄罗斯。朝鲜此前派遣超过1万名士兵和武器到俄罗斯,朝俄之间的军事联系公开化,对普京来说有利于宣传。

普京在获得更多支持的情况下,估计更不易收手,俄乌之间的战火难以止息。欧洲国家此番采取更主动发出停火提案的做法,有迫使特朗普做出决断的意味。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在这场延宕超过三年的战争中,将更积极自主做决定,不过一旦欧俄都不再模糊,对峙恐怕会更尖锐,更缺乏退让空间,和平的希望也就更渺茫而遥远了。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