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一场不愠不火的大选

整体而言,行动党与反对党(主要是工人党)的攻防战,战略布局精彩,战术上却没有火药味,吵不起来,恰似一场不愠不火的辩论会。

2025年大选竞选期间,有短视频显示在某天,榜鹅集选区内某处大街旁,站着一位白衣白裤的“陌生人”,向过往的路人打招呼,却见在他面前走过的人没有理会他。

这位“陌生人”就是在大选中的焦点人物、领军到这个集选区为执政党守土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工人党在群众大会上,称他是被“空降”到该选区的“陌生人”。工人党是回应榜鹅集选区人民行动党候选人之一的孙雪玲,在竞选大会上称工人党派了四个新人上场,都是该集选区的“陌生人”。

“陌生人”的争论,演变成行动党所谓的针对颜金勇的“人身攻击”,事实上,双方一来一往的互呛都是竞选语言。

这段小插曲突显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里,竞选活动增添许多是是非非。如颜金勇站在街头拉票的视频,最多只有一分钟时间,却让人看了以为颜金勇的人气不高。这个印象对中间选民颇有影响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身为副总理的国家领导人也能放下身段,走上街头向选民示好,正是亲民作风的体现。

另一个有关文化、社会与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选区内的咖啡店拉票的短视频里,他一度弯下身子要跟人交谈,却受到冷遇。视频传达负面信息,但也同时突出他谦卑的形象。

英文有句成语说stoop to conquer(屈身征服),对占有优势的执政党而言,他们平时面对选民都必须表现出亲和力,不惜“屈身”,以低姿态征服选民的心。

黄循财总理初试啼声,领军打这场选战,打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他及团队最大的胜利。

整体而言,行动党与反对党(主要是工人党)的攻防战,战略布局精彩,战术上却没有火药味,吵不起来,恰似一场不愠不火的辩论会。

这次大选也缺乏尖锐课题,反对党弹药不足,竞选活动相对平和冷静。行动党没有在个别问题上针对个别对象穷追猛打,如黄总理提出身份政治的警告,却对有关事件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以免选民以为政府提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选票。

第四代领导班子显然明白新一代选民已不吃人身攻击,给反对党扣帽子这一套。

另一方面,在消费税、生活费、住屋等民生课题上,政府过去几年已做了不少消防灭火的工作,为大选做了安全铺垫。反对党专攻的民生课题在预料之中,但他们的说辞多“哗”而不实,无法引起普遍的共鸣。工人党群众大会人头攒动,当中有一部分人,恐怕是凑热闹,抱着吃瓜心理甚于满腹不满情绪。

执政党以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作为竞选课题,把新加坡面对的世界乱局和经济困境摆在国人眼前,争取选民的委托。新加坡前进党主席陈清木把这说成是为了赢得选票而制造恐慌,是一大败笔。前进党此战一败涂地,咎由自取。

毕丹星在选举后也承认,工人党无法在关税战引起人民忧虑的课题上,跟行动党作出有力的辩论,是他们没能取得更多议席的原因。

行动党此战没有折损任何原有部长,其他具有担任高官职潜能的候选人都顺利进入国会,有利于黄循财接下来的内阁班底和政治职务的布局。

新一代领导班子正整装待发,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着黄循财的将才几乎都是双语人才,如颜金勇、陈振声、王乙康、傅海燕、杨莉明、徐芳达、陈诗龙、沈颖、孙雪玲、刘燕玲、蔡瑞隆、马炎庆等等,议员当中也有不少。黄总理本身也一直积极磨练华语,已让人看到成绩。

这是黄循财从李显龙手上继承过来的一大政治资本,我们希望他能够“龙规财随”,继续加强双语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双语人才,也为将来的第五代接班人充实人才储备。

到危险的选区守土,打一场攻坚硬仗,舍颜其谁?黄总理在竞选中称颜金勇为“攻坚队长”(Taskforce Man),知人善用,是新加坡体制的优点,已成政治传统。在建国总理李光耀领导的第一代班子中,“攻坚队长”有吴庆瑞、林金山;第二位总理吴作栋有李显龙、陈庆炎;李显龙当总理期间也有许文远、张志贤、颜金勇。

话说清朝第一名将杨遇春,读书不多,偏爱学武,十多岁中武举人,自此从军,历经数百大小战役,60多岁时还自动请缨出征,收服南疆叛乱。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却从未受伤,嘉庆皇帝称他为福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

古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福将更是可遇不可求。66岁的颜金勇,老骥伏枥,多次临危受命,光芒藏而不露,福将也。接下来,就看他如何在美国的关税战炮火中,领导经济韧性小组,跟美国谈判,为新加坡在历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杀出一条康庄大道。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