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恩:不生孩子,我们养宠物去!

我和朋友A聊天时,常常谈到生育的话题。“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我会笑着问。“永远不会,”A一边笑一边摇头,语气果断。A并不是唯一这样想的。越是问下去,越发现我的圈子里许多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朋友都有类似想法——有些人甚至宁愿养宠物也不愿生孩子。

这个趋势在数字上也有所体现:新加坡总体生育率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低,只有0.97。即使是被认为吉祥的2024龙年,也未能扭转这一局面。

与此同时,宠物拥有率在上升。新加坡的宠物数量从2018年的约80万9400只,增加到2023年的84万7000只。冠病疫情封锁期间,越来越多Z世代开始领养宠物,反映年轻人中宠物拥有率的激增。

现在,甚至出现一些缩略词,用来形容这个日益增长的年轻群体:DINKWAD(双收入、无孩子、有狗)是带有幽默意味的术语,形容那些选择不生孩子的情侣——他们把爱和资源投入到宠物身上。随着尿布、托儿所费用以及种种开销的增加,选择养毛孩子而非人类孩子的年轻人增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A今年29岁,正在平衡事业和一段稳定的感情。她和男朋友已经交往两年半,计划在2027年结婚。在我们的谈话中,她也分享关于组建家庭的一些实际和情感上的考量。“随着生活费上升,双薪家庭变得越来越普遍,通常这意味着须要雇佣帮手或把孩子送到托儿所,这就减少与孩子共度优质时光的机会。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如果可以,我更喜欢自己照顾他们。”

虽然她的担忧有道理,但生活费上升不是唯一因素,养育孩子的情感和时间压力,也是年轻人考虑是否生育的重要原因。根据《TODAY青年调查》,近四成新加坡年轻人说,他们其实不太确定自己懂不懂得怎么养育孩子,不少人也担心,一旦当了爸妈,就会失去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除了日益上涨的生活费和育儿带来的情感负担,许多年轻新加坡人发现,养宠物比养孩子更容易管理且更具灵活性。虽然宠物也需要关爱,但比起孩子,宠物不须要全天候照料,“父母”能有更多自由和轻松感。

32岁的B结婚两年,他和我分享道:“宠物让我们能够自由安排时间,不必像照顾孩子那样担心它们的日程安排,也不用为它们的教育或未来操心。”例如,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宠物,可以在主人外出参加展览或音乐会时,独自待在家里,等主人回来时兴奋地迎接。相比之下,年幼孩子要不断监督,即使到青少年阶段,父母也有挑战。宠物更易管理,让人享有自由而不是承受育儿的持续压力。

尽管许多年轻人可能会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但老一辈往往持有更传统的观点,可能反对。当被问及如何向父母或长辈解释自己的选择时,A说:“对许多老一辈新加坡人来说,成功的传统路径似乎相当明确:20多岁结婚、生子,然后退休,等着孩子照顾自己。这是长期以来被视为‘正确’生活方式的经典循环。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观点有些过时了。我们开始接受一种不同的成功观念,不一定要按照传统里程碑一步步走的成功。越来越多人选择宠物而非孩子,更多在事业、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中找到满足感。”

B说:“我和妻子的家人都支持并理解我们的决定。虽然其他人可能会问,但我们会提醒他们,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我们尊重别人选择要孩子的决定,也希望他们能尊重我们的选择。”

新加坡的生育率创纪录的低,可能带来一些大问题。随着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减少,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生产力下降以及老龄人口增加带来的医疗成本上升。家庭和照顾者的压力也会增加。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老年人更孤立,文化活力也可能下降。这一趋势需要时间和计划来应对。

随着宠物成为“毛孩子”,人们对生育的看法不仅反映养育家庭的成本,还体现不同世代对充实生活的理解。

尽管DINKWAD生活听起来无忧无虑,我还是不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毕竟,我依然梦想着看到小脚丫在家里跑来跑去,而不仅仅是追着毛茸茸的小家伙们。

作者是教学助理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