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美应尽快打破关税战僵局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向所有贸易伙伴推出对等关税措施,冲击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高额的关税不仅影响美国的贸易伙伴,也引起美国国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国债收益率随之攀升,美元汇率下跌,迫使特朗普在4月9日宣布,暂缓实施对等关税90天,但中国除外。

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经过多轮加税措施后,美国对中国商品课税高达145%甚至245%。中国则采取相应的强硬措施,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关税。双方课税率之高,与贸易禁运无异。

两国在关税问题上,隔空展开口水战,削弱原本已脆弱的互信基础。特朗普扬言,许多贸易伙伴正在排队要与美国磋商,以要求减低关税。他多次表明,中国必须采取主动,与美国官员展开“平衡贸易”的会谈,并说他在等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电话。

中国则表明,贸易谈判必须在相互尊重以及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它要求美国先撤销单边的对等关税措施后,谈判的大门才会敞开;否则,要打贸易战的话,中国会“奉陪到底”。它也多次批评美国采取“欺凌”及“讹诈”的手段,压迫贸易伙伴。

两国就关税问题是否已经展开谈判,也各说各话。特朗普多次指出,两国官员正在举行会谈,他也与习近平通过电话。但是,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以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都在第一时间否认,形容这是“捕风捉影”。这显示,双方都不愿意采取主动,以免向对方及各自国内的民众示弱。

关税战僵局,不仅对两个大国没有好处,也为全球的经济与安全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高额关税影响货物的价格与供应,推高通货膨胀乃至利率;面对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企业减少投资,消费者减少消费,可能使经济陷入衰退,或甚至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滞涨。

美国与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的经济融合被视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然而,形同贸易禁运的关税战,使两国经济逐渐脱钩,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布局。

有学者指出,中美的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中国把剩余商品倾销到其他市场,而这些国家又会被迫设立自己的关税反制,造成全球关税战螺旋式地上升,并警告这可能重演历史上经济冲突滑向军事冲突的悲剧。

中美关税战是战略竞争的倒影。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考虑通过关税谈判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它们限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以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对此,中国商务部警告,任何国家与美国达致损害中国利益的交易,北京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通过挥舞关税大棒,试图孤立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则积极拉拢区域国家与美国盟友。关税战僵局持续越久,其他国家面对选边站的压力越大,而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陷入两难的困境。

关税战在最坏的情景下,可能导致两国采取孤注一掷的极端抉择。大陆政府政治局4月25日的会议,首次将贸易战定调为“斗争”,显示它准备打持久战。中国持有显著数量的美国国库券,足以扰乱美国的国债市场与金融体系。另一方面,本区域有多个潜在火点,包括台湾海峡与南中国海,可让美国利用来给中国制造麻烦。

特朗普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引起民怨,使他成为70年来就职百日时支持率最低的美国总统。他最近暗示,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引发市场对关税战僵局打破的憧憬。

然而,双方的口水战尚未结束,难以营造有利的谈判氛围。特朗普4月29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谈及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关税时说:“这很好,是他们(中国)自找的”。美国财长贝森特4月28日重申,缓和关税争端的第一步应由中方迈出。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里约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议时,呼吁各国不要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威胁,让“霸凌者”得寸进尺,并号召新兴市场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关税。

在世界经济出现高度不确定性之际,中美两国有必要展现大国风范,尽早打破关税战的僵局。这不仅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也关乎全球的经济发展与安全。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