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关税战短期将使美国面临通膨 长期对中国大陆伤害大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执政满百日,台湾学者专家预测,关税战将使美国面临停滞性通膨,从现在到下半年是美国人最辛苦之时,未来稍微好转。中国大陆短期或许挺得住,但长期伤害仍大。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星期三(4月30日)举办“美国川普(特朗普)总统百日新政的影响与展望”座谈会。与会学者从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层面,探讨特朗普新政带来的冲击。

外界最好奇的是,特朗普这场关税战搅乱全世界经济秩序,唯独大陆有底气“奉陪到底”?

政大国关中心主任王信贤指出,早自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发起贸易战,大陆就将此定位为一场持久战,准备七年之久,作好最坏打算,早就盘点工具,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随即启动。

他说,特朗普必须面对支持者民调下降,金主、党内外异见者及媒体压力。大陆则启动内宣和外宣,连日韩网民也表达“我不喜欢中国,但这次我挺中国”,大陆调动民族主义转移内部对经济社会不满的压力,强调唯有中国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领导,才有能力扛过这波挑战。

王信贤认为,短期大陆或许可以挺得住,但长期伤害仍大。美国若能拉长时间会收到一些效果,但特朗普及美国体制能否撑住,有待观察。

亚太商工总会执行长邱达生评估,美国接下来面临停滞性通膨,通膨会抑制美国最主要的消费引擎,从现在到下半年将是美国人最辛苦的时候,接下来会稍微好转。

台湾国防大学中共军事事务研究所教授马振坤分析,特朗普的决策基本回归美国传统保守现实主义,精准地将停损概念运用在国安战略利益,例如1975年撤出越南,让北越统一越南。

他认为,台湾位于第一岛链的正中央,对美国有不可取代的战略价值,台湾赖清德倡议建立“非红供应链”,巧妙地结合美国重视的半导体供应链;但当台湾半导体部分厂商赴美投资,要慎防中共误判台湾对特朗普战略价值下降,藉此拉高对台军事强度。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美国介入大陆犯台的信心下滑,46.7%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可能协助台湾。

政大国关中心研究员严震生指出,今年是越战结束50周年,美国在越战结束前有“越战越南化”策略,就是美国想逃离一个战场时,就会让战争“当地化”,阿富汗、乌克兰皆然,台湾也要当心未来台海若有冲突,美国是否也把台湾问题台湾化?

严震生说 ,台湾虽有战略价值,但特朗普早已指台湾是晶片小偷、不付保护费等,把台湾污名化至此,令人担心的是,他未来有可能与北京交易出卖台湾。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