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关税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受企业“抢出口”拉动,中国6月出口恢复增长势头,对亚细安出口保持强劲,对美出口降幅也收窄。
受访学者分析,中国6月出口增速加快既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也显示中国官方出口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一(7月14日)公布数据,以美元计,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8%,高于彭博社预测的5%,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出口增速加快;进口由下降3.4%转为增长1.1%,是2月以来首次增长。
上半年累计来看,以美元计,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下降3.9%,实现贸易顺差5860亿美元,同比大增34.7%,创历史新高。
分国别看,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滑16%,但降幅较5月的35%有所收窄;对亚细安和非洲出口增速加快,分别增长17.2%和34.6%;对欧盟出口增速则放缓至7.6%。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由于中美尚未就关税达成最终共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协商也保持一定弹性,因此不论中国企业还是官方都鼓励尽可能多出口,以应对后续关税谈判可能的不利结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耀受访时则指出,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数据不仅受中美贸易战牵动,也反映出中国国内经济转型政策的影响。
她说,由于中国加强环保监管,尿素等高污染产品出口下跌超90%;建筑石材出口则在外部关税和内部环保监管的双重压力下下滑约30%;太阳能板和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在内卷和“反内卷”的拉锯中开始下降。
从地区分布来看,李耀计算的中国贸易聚集指数显示,中国目前主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显示出口多元化成效显著。
在亚细安内部,李耀指出,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出口增长达到20%左右,且对泰国出口增长仍在加速,但对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出口增速正在减缓,已低于4月峰值水平。
上半年强劲出口 有助实现第二季GDP目标
中国出口规模去年首次突破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投资不足、内需疲软的背景下,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5.4%。中国官方将在星期二(7月15日)公布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
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师张智威博预计,上半年强劲的出口有助于抵消国内需求疲软,使第二季GDP增速保持在官方目标5%左右。
对于下半年的出口形势,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星期一(14日)说,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中国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沈萌认为,在转口贸易被美国列为关税目标的情况下,再加上下半年各种关税将陆续开始实施,中国出口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压力,而留给中国调整的手段可能反而越来越少。
他说:“一旦中美确定关税税率,也可能造成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潜在的立场摩擦,这些都可能叠加成为中国下半年出口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