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五星红旗成商船护身符?

位于阿曼与伊朗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承担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燃料与石油运输任务。上月,以色列与伊朗爆发军事冲突,这一海上要道陷入紧张。

当前,以伊双方虽达成停火协议,但霍尔木兹海峡周边紧张局势仍未缓解。多艘商船与油轮选择改变航线,或加速通过、尽量减少停留时间,以规避风险。

不过,也有一些船只选择另一种方式自保——主动向外广播“国籍”信息,以期获得特殊通行权。

据路透社报道,海事风险分析公司Windward与船只追踪数据显示,6月12日至24日期间,共有55艘船只在海湾和红海区域发出101次非典型信息,例如“中国船只”(China owned)和“俄罗斯原油”(Russian crude),希望借助这些表述避免受到攻击。

报道称,相较于西方国家,这些国家的船只不易成为攻击目标。

今年4月16日,香港葵涌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船。(路透社)

“船上都是中国人”

船只悬挂哪国国旗并不是身份决定因素,重要的是在航行过程中通过广播声明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简称AIS)信号所传达的身份信息。

6月26日,悬挂巴拿马国旗、驶往巴基斯坦的集装箱船远翔发展(音译:Yuan Xiang Fa Zhan)穿越霍尔木兹海峡时广播信息为“PKKHI all Chinese”,意为“(目的地)卡拉奇,本船为中国所有/全体船员为中国人”。

同一天,悬挂中国五星红旗,从沙特运原油前往中国的中国籍超大型油轮“远洋湖号”(Yuan Yang Hu)穿越霍尔木兹海峡时广播“Chinese ship”(中国船)。进入相对安全的海域后,它将广播信息更改为“CN NBG”,即“宁波舟山港”。

一般上,船只通过国际水域,广播信息以目的地、船名、船型为主,部分船只会传递如“船上有武装人员”(Armed Guards on Board)等信息,以震慑海盗或其他威胁。广播国籍的做法不同寻常。

但这种做法也并非第一次出现。在红海,不少货船和油轮也在AIS上标注船员“全部为中国人”,防止遭到胡塞武装攻击。AIS是根据国际海事公约强制使用的全球船舶识别追踪系统。

由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从2023年11月起开始在红海水域对商船进行攻击,但去年1月以来,据美国《商业内幕》报道,多艘货船和油轮在AIS上标注船员“全部是中国人”,防止遭到胡塞武装攻击。

报道指出,在驶离红海后,部分船只就将AIS目的地信息恢复正常。

彭博社去年3月也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也门胡塞武装已告诉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船只可以在红海和亚丁湾航行,而不会成为该组织的攻击目标。

中国舆论:战狼2现实版

今年中国船只再获特殊待遇,中国舆论欢呼,认为这不仅肯定了中国国际形象,也印证了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星期二(7月8日)回应这一现象时说:“公道自在人心。中方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正义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注入稳定性、正能量。”

中国英文官媒《中国日报》次日发表社论,点名美国。社论称,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这一鲁莽的行动,并非为解决中东危机,而是帮助盟友以色列更好地在加沙地带进行“脏活”,并削弱伊朗。这使得中东局势雪上加霜,导致越来越多外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穿越霍尔木兹海峡。

另一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版则在星期四(7月10日)的社评中称: “为什么在动荡的中东地区,中国国旗会被视为通行证?答案在于中国在当地所树立的积极正义形象——一个敢于发声、积极促和平的国家。”

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网络新闻媒体“看看新闻”则称,中国五星红旗的“护身符”效应,本质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新范式,具体表现包括中国提出《红海航运安全公约》草案,还促成伊朗与阿联酋达成《霍尔木兹海峡行为准则》等……英美“以武力为后盾的航运霸权终难持久”。

不少中国自媒体更鼓吹,这是《战狼2》的现实版。

中国电影《战狼2》中,主角凭高举中国国旗带领所有人平安穿越火线。(互联网)

短时特殊待遇不代表长期避险能力

但西方舆论认为,中国船只在中东冲突海域获得“特殊待遇”,并非是因为中立、促和的国际形象,而是精心外交布局的结果。

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5月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与胡塞武装之间实际上存在某种非正式的协议。

文章引述美国财政部的制裁信息称,中国的实体向胡塞武装提供了卫星图像与导航系统等技术支持。文章称,中国并未直接参与冲突,却通过“策划冲突、否认责任”的模式,令中国海运在动荡中处于有利地位。

但这一有利位置,并不能掩盖潜在的长期风险。

伦敦智库英国王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文章指出,中国未能在为期12天的以伊冲突中扮演任何调解角色,显示北京影响力的缺乏——未能全然信任伊朗,也无意发起针对以色列的外交攻势。

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在中东的贸易和投资基本未受波及,但如果战争持续更久,北京对交战各方缺乏影响力,恐怕难以有效维护自身利益。而且,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中国多达四成的石油进口将面临中断风险,也暴露中国的能源安全极度依赖地区稳定。

文章说,地区国家可能会认为,面对战争,中国回避风险的方式在中东冲突中是无效的,削弱中国此前通过调解沙特与伊朗关系而建立的外交成绩。也因此,若中国未能在该地区采取更积极的安全策略,其影响地区局势的能力将不断削弱。

从中国船只在霍尔木兹海峡和红海的殊遇,的确能看到中国在中东有别于美国的独特角色和话语权。但在这充满变量的地方,五星红旗“通行证”是大国持续博弈的产物,它的有效期多久,还有待观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