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美国霸权重塑影响深远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谓捷报连连,各大经济体都陆续在他的强势威逼下签署城下之盟。美国不但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物价暴涨,连制造业也开始回流。在犯了全世界众怒,连铁杆盟友也被他无差别扫射的情况下,特朗普竟然大获全胜。问题是,为何他的关税施压能在不付出实质性代价的情况下,就让所有国家做出如此的妥协?

这固然归因于特朗普有高超的谈判策略,他总先开出极端条件,让局势面临失控危险,再逼对手被动妥协。他也精明地坚持一对一谈判,并有效地利用已达成协议来威胁其他谈判方。他的商业直觉所带来的谈判技巧,将国际关系简化为利益量化原则,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经版图。

但特朗普关税策略成功背后的关键,是美国国力的结构性优势。二战后长期积累的军事、政治、外交、金融与市场优势,才是美国谈判的终极筹码!欧盟韩日既离不开这个世界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更离不开安全上对美国多年养成的依赖。对所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来说,失去美国这个利润最丰厚的市场,就意味着商业出局。这种商业、金融资本与安全保护上的多重依赖,才是导致其他国家对特朗普的漫天要价无能为力的主要原因。特朗普最大的能力,在于他洞悉如何让美国国力变现之道并勇于决断。他的关税谈判从来不限于经济层面,而是全方位的战略碾压。

目前有一种流行观点,即特朗普的国策在短期内收益最大化,但长期会削弱美国的软实力。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是还在用惯性思维,尤其是传统国际关系的多边主义框架去评价美国国策。如果换成单极霸权维系逻辑来看,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恰恰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依照已故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制度吸引力,才是塑造国际秩序的根本。但现实是,这种软实力是建立在经济与军事压倒性优势之上的。美国的软实力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在二战与冷战中都战胜了对手,更因为它拥有全球最强的军力、制造能力、科技实力与最高的教育水平。二战后及冷战初期的美国,都是利用硬实力的碾压优势来重塑国际规则,而不是先有软实力再构建硬实力的。一旦硬实力衰落,软实力就必然成为空壳,任何国家都概莫能外。这才是特朗普执政逻辑中最核心的判断。

在商业丛林打拼多年的特朗普,相信规则与秩序有利于弱国;强国则依靠实力本身。这是世界的不幸,却长期利好于美国的霸权存在。多边体系,无论是联合国框架、世界贸易组织等,本质上是由规则与国际法支撑;即使是大国也须按规则行事。说直白点,是大国赚了面子,中小国获得了利益。

对美国而言,这种规则在冷战时期以及之后一段时间是有利的,因为它是以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为制定准则;但在过去20多年里,它逐渐变成其他国家借美国市场与安全保护发展自己的途径。因此,特朗普不惜推倒重来,因为他判断多边体系的稳定,至少不完全等同于美国的绝对利益。因为要维持旧有体系,美国要承担太多他不愿意承担的经济、金融与安全成本。因此,不如拆多边、推单极,将所有外交与经济博弈都拉回到双边议价的轨道上来;用美国军力、美元与市场,来一对一地榨取最大现实利益。

过去的美国要“自由世界领袖”的面子,要价值观输出,现在则更在意用直接开启关税战来换取国际投资与制造业回流,将庞大的国防开支转嫁给盟友。即便在能源上,美国也大力推动页岩油气发展,以削弱中东能源卡脖子的风险。特朗普想实现的世界愿景,非仅为打击战略对手(主要是中国),更要强化盟友在安全与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以实现一个由美国单极主导的全新世界秩序。

即使特朗普任满下台,美国外交的大方向,也必然从多边主义转向更具竞争性的单边—双边混合模式;这将是共和、民主两党的跨党派共识。对他国而言,这非常遗憾,由于全球信任与合作的普遍赤字,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几十年的多边主义黄金时代了。

(作者是本地文史工作者、宗教研究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