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电车撞翻卡车?车企别卷歪

中国新能源车企为了争夺流量,屡出奇招。最新一例,是理想汽车发布会上呈现的一段“汽车撞翻重卡”的视频。

在7月29日的发布会上,为展示车身安全,理想汽车展示一段碰撞测试。视频中,i8正面撞上一辆重型卡车后,汽车结构无明显变化,而卡车四轮离地,驾驶室几乎倒在汽车的前车窗上。

网民纷纷质疑视频的真实性:“2.6吨电车撞飞8吨重卡,物理学不存在了?”另一些声音则将矛头指向视频中未打码的乘龙卡车,认为它的安全性堪忧。

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迅速回应称:“某汽车品牌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的视频,不仅贬低东风柳汽品牌形象,还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

根据理想汽车的澄清声明,测试由理想出资,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进行,重卡是一辆二手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使用,无意也没有对其他车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

移动式壁障物,是测试中用于模拟碰撞场景的一种会移动的受力装置,之所以使用重卡,恐怕是卡车的形象让测试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但电动车是否真撞翻了重卡?有汽车自媒体结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公布的测试数据分析,判断场景并非造假:对撞时i8车速更高、碰撞角度偏置,重卡重心高,确实存在驾驶室被顶起的可能。

但不论技术解释如何,这场撞击测试充满各种前提条件,距离真实场景甚远,对消费者作出安全判断有多少价值,值得打个问号。

汽车碰撞测试是必要的,但设定条件这么多,更像是一次为了流量的营销演出,既不真诚,也不够专业。

加上视频中用来做测试的卡车品牌未打码,让另一品牌被动卷入争议,理想汽车还背上一个“拉踩其他品牌”的帽子,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这不是理想一家的经历。在残酷的竞争中,没有一家车企的市场和品牌团队敢低调,“营销不出圈,等于没营销”。

去年5月,奇瑞汽车为了宣传电动车,把车从相当于约10层楼的高度做高空下坠实测,被指责表演意味太强。更早之前,极氪汽车宣传在车上吃火锅、智己汽车宣传后座能包饺子……假设性场景的营销层出不穷,让消费者感到疲惫,甚至质疑车企的专业能力。

营销可以创新,但安全不该成为创意的代价。今年4月,一辆小米SU7在“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高速追尾并发生爆燃,造成三人死亡,已引发行业对智能驾驶是否过度宣传的集体反思。

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中国监管部门也宣布更严格的宣传规范,要求汽车厂商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宣传术语。

现在看来,不仅是智能驾驶的表述,碰撞测试这类涉及安全的营销,也亟须划清边界。

新能源车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产业之一,但如果车企沉迷营销游戏,就会拉低行业水准,也会消耗公众信任。

(作者是《联合早报》中国新闻高级记者)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