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码防控基孔肯雅热 部分措施引反弹

中国多地加码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但部分措施引发民众反弹。有人批评过度防疫影响民生,也有人担心冠病疫情时期的防控“层层加码”卷土重来。

本轮疫情重灾区广东佛山,星期一(8月4日)通过“佛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宣布,即日起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将对47种药物执行登记报告制度,购买这些药物的居民要扫码实名验证,填报个人信息。

根据药物清单,须实名购买的“重点管控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发热、皮疹和关节痛等基孔肯雅热症状,包括感冒清热颗粒、莲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和布洛芬等。

在社媒小红书上,不少网民对新措施表达不满。有评论写道:“又是不让人自己吃药的做法,跟口罩时(冠病疫情时期)像不像?”还有广东网民称,星期二(5日)去买不在清单上的藿香正气水,都被药店要求登记住址。

佛山居民黄女士(金融从业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直言,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有些过分。“病毒又不是通过人传染,去买药的人可能只是单纯的关节痛或皮疹。难道出现这类常见症状,就要被监管甚至隔离吗?”

本轮疫情中发现首个境外输入病例的佛山顺德,就对确诊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香港《明报》引述顺德一个卫生站医生说法称,患者若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症状,须接受抽血检查,并到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抽血检测结果阴性可解除隔离,一旦阳性则需要继续留院隔离治疗。同时,官方派人上门对患者家人等密切接触者抽血检测。

顺德北滘林头社区一户四口之家,就有三人因此接连入院。霍姓女户主反映,她儿子在检测结果呈阴性后已获准回家,女儿和丈夫至上周日(3日)晚仍在隔离观察。此外,儿子住院三天花费约2000元,政府仅提供每人每天50元补助,其余费用得自行负担。

毗邻广东的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市上周相继发布健康提示,要求从佛山等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其间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新加坡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受访时指出,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病前,血液中就可能存在病毒;如果蚊子在此时叮咬他,就会通过后续叮咬其他人传播病毒。

换言之,这类病毒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在感染早期。等到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去购买药品时才登记个人信息或是将他们隔离,不仅为时已晚,还可能挤压其他病患的医疗资源。

梁浩楠说,比起病患,科学家更倾向于关注传播病毒的蚊子,“如果大家齐心协力灭蚊,情况会更好。”

家住佛山的魏女士(幼儿园老师)受访时说,疫情暴发以来,她在城区的住家小区,每天早晚要对公共区域进行两次防蚊消杀;丈夫老家村里管控更严格,每周村干部都会挨家挨户查看是否有积水,在下水道撒驱蚊粉,还会发放防蚊手册,并提醒村民不要去顺德,“力度和新冠(冠病)时差不多。”

一名顺德基层工作人员向本报透露,过去二十多天,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地在村里喷药消杀、清理杂草。“之前顺德吃饭游玩的地方人头涌涌,现在冷冷清清。”

自7月初发现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佛山已累计录得近7000起病例。不过,根据官方通报,佛山每日新增病例过去四天持续下降,从8月1日的333例降至8月4日的194例。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