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印度外交自主面临考验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签署行政令,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征收10%至41%的对等关税,印度的关税高达25%,且可能面对不明的高额罚款,惩处它购买俄罗斯能源和武器。但印度邻国和贸易竞争对手如巴基斯坦(19%)、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各20%)都享有相对低的关税,表明华盛顿对印度在外交上没有倒向美国的不满,也预示印度外交将面临更大考验。

虽然被美国极力拉拢制衡中国,如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但印度一直以不结盟运动干将自居,在美中俄大国博弈里左右逢源,维持本身的外交自主。美国7月31日关税名单表明,印度面对外交选边站的压力正在加大。美国5月还首次派遣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象征两国亲密战略关系。但印度没有全力配合美国要求,如开放国内市场、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等,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丢失与西方世界的战略关系。

从所公布的关税名单观察,各国关税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美国关系的亲疏。印度原本有望取代关税超过50%的中国,成为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生产基地,但25%关税意味着越南(20%)和印度尼西亚(19%)相对更具吸引力。同时,其他南亚国家的对美出口如纺织品,也因为比印度低的关税而更有竞争力。印度所陷入的贸易困境,也反映在美国眼中,它并非可信的战略伙伴。

面对内部政治压力,印度总理莫迪力图维护主权立场。为凸显新德里没有轻易投降,他鼓励国民购买国货,并强调印度会继续购买俄国能源。印度对美享有450亿美元盈余,专家估算印度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因高关税而减少0.2至0.3个百分点。这势必增加莫迪的执政挑战。但印度很难妥协,因为受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国内粮农产品市场,攸关几亿农民生计,更攸关莫迪的选票基础。

但印度究竟能坚持多久,还得看美国后续的施压力度。特朗普已经警告,为停止“在乌克兰的杀戮”,他把给予俄国总统普京50天的停火宽限期缩短为10天,并且为了增加施压效果,也警告会对采购俄国能源的国家(主要是印度以及还在谈判关税的中国),征收100%的二级关税;美国国会正通过立法,把二级关税顶限设定在500%。这些都让莫迪坚持外交自主的代价变得难以承受。

印度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关系和边境主权矛盾,使得它无法利用印中关系回应美国施压;欧盟对印度购买俄国能源的不满,进一步压缩莫迪外交腾挪的空间;再加上周边贸易对手相对低一些的关税待遇,势必削弱印度的出口优势。美国这回特地优待印度宿敌巴基斯坦,在降低巴国关税之际,还表明会指定美国能源公司协助巴基斯坦开采石油,强化巴国能源储备能力。这一切都将大大限缩莫迪的外交自主空间。

对印度的高关税施压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要改写全球贸易体系,更试图重塑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逼迫各国在外交上选边站。另一个特出例子是一向中立的瑞士,被意外课征39%的高额关税。瑞士对美贸易盈余385亿美元,强大的制药业也是特朗普希望回流美国的产业。这反映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有着削减美国贸易赤字,并强迫各国外交屈服的双重目的。世界各国今后必然会面对更大的外交挑战,按照美国利益重新划分的全球阵营,也会逐渐成为新现实。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