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目前的局势看,西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很可能与俄方的“夏季攻势”有关。俄军今夏在战场上的表现,很可能会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欧美才决定对俄继续双管齐下的战略: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
前一阵,原本总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大力称赞、表现“热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转变风格,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普京,再次展现了他反复无常的作风。
以往乐于强调与普京关系友好的他,现在公开指责普京言而无信,称双方每次谈话普京总是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但转身就去继续轰炸乌克兰。于是,他决定调整对俄策略。7月14日,特朗普下达50天的最后期限,要求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启谈判,实现停火,解决争端,否则美国将对俄施加异常严厉的新关税措施(加征100%)。
对此,俄罗斯方面态度淡然,外长拉夫罗夫用“自掘坟墓、玩火自焚”作回应,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则说,美国恢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虽为倒退,却无关前线形势。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认为,西方对乌军援本质上不过是按商业逻辑行事,只会令战争继续。
对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最开心的应该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德国总理默茨。基辅缺人缺弹缺钱,处境非常危急,自然乐见白宫这一变化。所以,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谢谢您,总统先生!谢谢你,美国!”
默茨就任后对百废待举的内政建树寥寥,似乎只热衷于做“外交总理”,而且基本上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讨好特朗普,希望能在涉及德国和欧洲利益时和白宫说得上话;二是为乌克兰不惜血本地争取外援,并承诺为乌克兰买单。
他称赞特朗普的决定是一个“重要倡议”,也是自己之前一直和美国总统沟通和探讨的结果。他说:“我向特朗普保证,德国将作出决定性的贡献。”这等于承认(或标榜)自己是促使特朗普转向的主要推手。
对此,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强烈质疑,称默茨只会纸上谈兵,拿着德国纳税人的钱买美国武器去援助乌克兰。她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因为最终的买单人并非政府,而是辛苦纳税的老百姓。
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日前在访问华盛顿时说:“虽然美方的基调已变,但欧洲须自行承担费用——这点我们早有共识,当然,我更乐见美国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拥有我们不具备的生产能力和武器系统。”
关于资金分摊,皮斯托留斯明确指出不应仅由德国承担:“所有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都必须解囊,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集资,以增加乌防空系统的资金。”
由此可见,对德方而言,以下两点至关重要:第一,必须立刻重启对乌克兰的军援;第二,所需费用必须分摊,不然无法向德国纳税人交代。关于第一点,除极少数国家持反对或保留态度外(匈牙利、斯洛伐克等),西方盟国内的援乌立场基本一致,问题很可能会出在第二点上。
国际媒体报道称,到目前为止,法国、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和波兰这五个北约盟国已用不同理由表明不参加美方提出的“重新武装乌克兰”新计划。这与2015年后处理难民问题时的情况如出一辙:提供人道主义帮助都赞成,但在各国出资多少、具体分摊多少难民这些问题上,欧盟至今都没有达成真正有效的方案。
那么,德国这次充当援乌急先锋,究竟为哪般?
首先,从大道理上说,德国政府视援乌为“捍卫欧洲共同的秩序,即政治自由、市场自由、经济增长及能源安全”。对默茨本人而言,保卫乌克兰即保卫整个欧洲,进而也是在保卫德国,包括保障贸易通道安全,能源市场稳定,以及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
其次,德国认为,战后边界不容通过武力来变更,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践踏。俄罗斯必须为其侵略行为及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莫斯科的扩张野心必须得到遏制。
最后,默茨将德国塑造为乌克兰最大支持者,有助于展现他本人在欧盟的领导力,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欧洲在与美俄中三方的地缘竞争中保持独立行动能力。
前两点其实已很难做到,因为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放弃俄国能源,早已损害了市场自由、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短中期内恐难实现,甚至都有可能成为不可逆的事实。
至于默茨本人的国际地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他的威望取决于德国内部政局的稳定、欧盟内部的支持率和西方盟主特朗普的青睐是否能持之以恒,而恰恰是这三点目前来看,还都是大问号。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布鲁塞尔的记者会上也抱怨华盛顿这种“请客不买单”的做法,认为若100%要由欧盟来支付,“那就不应算是美国援乌”。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说,卡拉斯似乎“终于想明白了”,并称欧盟此举是助力乌克兰走向“死亡”。
那么,特朗普这次的“变脸”仅是他的又一个戏码吗?还是他的对俄政策已黔驴技穷?还是因为莫斯科未回应他的各种“示好”?
有迹象表明,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很可能并非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希冀的战略转折,而是战术算计或政策微调。这点从特朗普这次设定的期限上可以看出:对“变脸大师”的他而言,50天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概念,期间他完全有可能反转再反转。
基辅市长克利奇科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明,50天可以致使乌克兰首都及各地很多人被打死,很多房屋被毁损。他随即问道:“既然如此,为何要设置这么久的期限?”
出于各方压力,也因为对普京的深度失望,特朗普最近果然翻转,宣布缩短期限,将50天缩成不到两周。
对于默茨来说,有的用心最终未必能如愿以偿,因为未来美国的“军援”实质上已变为彻头彻尾的军售。对此,特朗普当然乐见其成。可德国及欧洲长期为此买单是否能得到国内纳税人的认可呢?
从目前的局势看,西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很可能与俄方的夏季攻势有关。俄军今夏在战场上的表现,很可能会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欧美才决定对俄继续双管齐下的战略: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
在特朗普的压力下,俄乌双方日前在伊斯坦布尔进行了新一轮谈判,据说这次除了交换战俘之外,也涉及举办峰会的条件。但由于双方的立场相差太远,最终并未谈出更多的结果来。
(作者是德国时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