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圣子:特朗普关税与日美同盟去向

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政策的滥用,开始动摇二战后形成美国力量重要源泉的同盟网络。作为同盟国,谈判达成协议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必要持续检讨真正“使美国伟大”的政策是什么。

日美关税谈判突然峰回路转达成协议。就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以执政党自民党议席大幅度削减的结果出炉后的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完成了与日本的大规模交易。这恐怕是史上最大的交易”。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关税从25%下调至15%,对等关税从25%下调至15%。在先行结束谈判的国家中,对美国来说的贸易赤字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税分别为20%和19%,对日本的关税率比较低。

不过,日本也为这一结果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特朗普在上述贴文中沾沾自喜地说:“日本在我的指挥下,对美国投资了5500亿美元(约7000亿新元),美国可得到利益的90%。”“通过该交易,美国可以创造出数十万个工作岗位”。这次特朗普和赴美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部长赤泽亮正达成的巨额投资计划“日本投资美倡议”方案,在5月已经提出,当时构想的对美投资额是1000亿美元,后来变成4000亿美元,而最终特朗普直接要求5500亿美元,达成协议。

特朗普还强调“日本将开放关于汽车、卡车、大米和农产品市场”。具体来说,日本购买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100架飞机,提高美国大米进口比率,购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美国产品80亿美元。日本也须要增加防卫领域的费用。

美国对钢铁、铝的关税还保留在50%。虽然还有各种担忧和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对日本来说,出口主力汽车的关税下降是个利好消息。为什么艰难的谈判会达成协议呢?关键一步是日本在大米进口方面做出让步。根据国际规则,日本在名为“最低准入量”的框架下,每年进口约77万吨无关税大米,去年从美国进口了约34万吨。今后,在“最低准入量”的框架内增加美国产大米的比率。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之前,由于不想招致农业选票的背离,赤泽否定了大米作为日美谈判的议题。本来日本即使增加美国大米的进口,也离特朗普所寻求的消除贸易赤字还有很大距离,但特朗普认为大米关税是日本市场封闭性的象征,反复谴责“日本对大米征收700%的关税”(实际上日本对大米征收的关税只有约200%)。此次日美达成协议,也是基于特朗普想给支持者展示一个具有象征性胜利的成果,而特朗普高度评价日本在大米方面做出的让步,也是出于此背景。

在汽车领域,日美双方达成协议,关键是日本同意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免除追加安全测试。特朗普将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不畅销,视为一大问题,谴责日本汽车的安全标准等过高,造成“非关税壁垒”。确实,美国车在日本市场销售不乐观。2024年的销量和1996年的高峰相比减少了八成,美国车在日本市场的新车销售占比仅为0.4%。进口车销售占比也不到一成。但是,美国车不畅销的理由比起排气量的限制和安全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的问题,更该被指摘的是美国企业懒于开发适合日本市场的产品,结果是车身大小和耗油性能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这次措施,美国对日本出口的汽车会增加多少还是未知数,但特朗普似乎认为日本在汽车方面的让步,是一个象征性的胜利。

以日美关税谈判结果出炉为契机,可以看出美国要加快与各国达成协议的想法。当初特朗普提出“90天内与90个国家达成交易”的目标,但在7月中旬只有英国、越南和印尼三国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7月7日,特朗普致函日本等14国,单方面通告了关税率。发送给各国的通知除了关税率和收件人以外,内容大致相同,也包含若对美国征收报复关税将会被征收更高税率的关税等接近威胁的警告内容。在日本收到的通知中,美国政府一方面表明,从8月1日开始,对从日本的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同时提及“关税有可能向上和或向下修改”, 再次要求日本开放市场和取消非关税壁垒。

特朗普一定认为,在安全保障上依赖美国的日本最容易动摇,然而,日本却拒不妥协。特朗普焦虑了,如果不能在8月1日前与各国达成贸易协定,对美国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预计今年的关税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而最终承担如此高额关税的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将关税立即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尽可能自己吸收,但迟早会遇到瓶颈,必须加上高关税的进口商品。美国消费者对征收高关税的进口商品在美国市场正式上市,早已表示担忧。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和政策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Public First联合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投票给特朗普的四个人中就有一人表明,特朗普强行推行法外高额关税政策,妨碍了美国与各国缔结更好的贸易协定,对他持否定看法。可以看出,即使在特朗普支持者中,也开始对停滞不前的关税谈判感到焦虑。

即便做出一些修正,但特朗普关税已经对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金融秩序产生对美国不好甚至不可逆的变化。由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有实力的新兴国家构成的金砖国家,加大对特朗普关税的批评,也开始探索代替美元和不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的举措。在不久的将来,金砖国家的共同货币或人民币等取代美元的可能性虽然极小,但从长远来看,此举可能会动摇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特朗普指出,“如果不放弃创立共同货币或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结算,将对这些国家征收100%的关税”“对和金砖国家的反美政策保持同一步调的任何国家,都将追加征收10%的关税”,显示特朗普对这些动向高度警惕,但对自己的不合理关税政策导致各国脱美元的动向在加速,却浑然不自觉。

特朗普上台半年多,迄今所造成的经济混乱期,美国盟国和友邦终于认识到让出口目的地多样化,形成不过度依赖美国的贸易秩序,是一个现实课题。欧盟之前被美国征收30%的关税后,与印尼就全面经济合作达成协议,两地区贸易关税将大幅降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联合记者会上说,“当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性重叠时,合作伙伴必须更紧密地合作”。

特朗普政府对日韩和欧盟等经济、安保和军事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无一例外地征收高关税,却将俄罗斯、朝鲜和白罗斯等国搁置在“对等关税”对象外。他对此解释,这是因为对这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制裁,而且几乎没有贸易关系”。但是,美国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在30亿美元左右,而对比此规模还小的澳大利亚诺福克岛领地,贸易总额在20万美元左右的小额地区却不惜征收29%的关税。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对美国来说是重要资源,包括肥料、矿产、核燃料、木材等,其实从加拿大也可以进口几乎相同的产品。但现状是,特朗普政府没有选择切断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出口到美国的途径,进一步对俄施压,而是选择向盟国加拿大征收35%的关税,与加拿大打激烈的贸易战。可见,特朗普并没有与共享民主主义价值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威权主义国家的问题意识,执意推行带有特朗普特色的关税政策。

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政策的滥用,开始动摇二战后形成美国力量重要源泉的同盟网络。皮尤研究中心针对24个国家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很多国家对美国的好感度都在下降,法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主要盟国中,过半数对特朗普的对外政策持否定态度。对于特朗普“作为世界领导人值得信赖吗?”的提问,24国中有19国回答“不太值得信赖”或“完全不值得信赖”的人占了过半数。对同盟国毫不留情施加关税政策,着实在摧毁战后美国培养的同盟国信任和软实力。作为同盟国,谈判达成协议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必要持续检讨真正“使美国伟大”的政策是什么。

作者是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