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德:台湾大罢免意外巩固蓝白合

蓝白更加密切的合作是否能发挥效果,将可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中见分晓。

备受瞩目的台湾选举史上首次立法委员大罢免终于尘埃落定。投票结果不如罢免方所预期的“大罢免,大成功”,现任24名国民党区域立委与民众党的新竹市长皆安然过关,罢免案以25比0的悬殊成绩全数未通过。相信这一结果将为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立委罢免投票提供更明确的风向,另有七名即将在8月23日面对罢免案的国民党立委,也极可能顺利过关。

台湾罢免法律规定,通过门槛为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且同意票须达到选区选民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换句话说,只要罢免方能动员25%的选民出来支持,在对方无法动员更多支持者投票的情况下,即便罢免票数少于议员当初胜选时的得票数,也可以将他解职。因此,罢免规定的吊诡之处在于,若发起方具备足够的动员能力,只需最低25%的投票率便可通过罢免案。

此次罢免案仅涉及国民党现任立委的选区,这些选区传统上蓝营力量大于绿营,要在蓝营地盘罢免原任议员本就有难度。不过,这一投票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2026年地方选举的前哨战。结合罢免方与被罢免方此次动员出来的支持者,再加上作为第三势力的民众党在2024年大选后与国民党愈加亲近,甚至在立法院双方掌握多数席次的背景下,让我们得以观察蓝白两党支持者是否会为双方的合作买单。

在意识形态上,国民党支持者更倾向与中国大陆统一,或至少与大陆保持友好关系。民众党的支持者则更集中于40岁以下的年轻选民,他们虽不倾向统一,但与民进党不同的是,对中国大陆较少怀有仇视或怀疑立场。此外,民众党的不少支持者过去是浅绿选民,并在2020年总统大选时坚定支持蔡英文连任。因此,国民党与民众党在立场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但在“讨厌民进党”的情绪推动下,两者又有合作空间。

罢免投票前的民调显示,可能仅有六成民众党支持者会参与投票。但临近投票时选情升温,支持者出席投票并投下反对罢免国民党立委的意愿明显上升。这是因为若超过六名国民党立委被罢免,且后续补选皆由民进党胜出,由总统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将实现全面执政,届时民众党在立法院将沦为配角。国民党立委在罢免案中全数过关,尤其是在新北板桥(现任立委叶元之)与台北中山(现任议员王鸿薇)等票差较小的选区,被称为“小草”的民众党支持者的选票显然起到决定性作用。

2024年的立委选举与2022年的县市长选举,国民党与民众党仍处于角力状态。两党合作后,尚无重大选举能验证双方支持者是否会互相支持、共享合作红利。本次新竹市立委与市长的罢免案,正好让我们观察到,当国民党与民众党在同一地区的不同职位同时面临罢免时,选票会否整合。国民党的新竹市立委郑正钤和民众党的市长高虹安,分别获得11万9305张(有效票的57.01%)和12万4360张(有效票的59.04%)不同意罢免票。虽然二者的不同意票相差2.03个百分点或5055票,但初步统计发现,立委与市长的不赞同罢免选民高度重叠。这证明国民党与民众党的支持者,都会互相支持对方的现任者不被罢免,也说明两党合作在选票转移上起到效果。

国民党与民众党近一年虽在立法院属不同党团,但在许多法案表决上同进同出。在本次罢免投票中,民众党在全台各地动员支持者,为国民党籍立委投下不同意罢免票,将双方的合作从立法院的蓝白合,提升到选民层次的票源互助,使得本次罢免投票因政党动员意外巩固蓝白合体。

国民党的侯友宜与民众党的柯文哲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分别获得34%与26%的选票。由于在野阵营未能促成蓝白合,使得民进党赢得总统宝座。尽管距离下届大选还有三年,但蓝白更加密切的合作是否能发挥效果,将可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中见分晓。若两党能够全面整合并赢下多数县市长职位与议会席次,则民进党在2028年的连任之路,将因强大的蓝白组合而面临严峻挑战。

作者是马来西亚默迪卡民调中心研究员

华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