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美欧关税协议塑造贸易新局

全球贸易体系在过渡期间,或还会出现变数,但既有建立在世贸体系上的全球贸易安排,显然已进入全新篇章。

美国和欧盟在7月27日于苏格兰宣布达成贸易框架协议,欧盟同意在三年内向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约9600亿新元)的能源和半导体,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巨额美制武器,接受15%对美出口关税,并对美国开放欧盟市场。这个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协议,无疑会改变当前的全球贸易格局。对于美国来说,除了要消除庞大的贸易赤字,贸易战的另一目的是疏导资金回流美国,振兴攸关国家安全的关键制造业。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如何在新的格局里,避免保护主义削弱全球自由贸易,势必是最重要的挑战。

美欧关税协议对于消除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全球股市应声上涨。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协议让美欧关系更为密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容协议为双赢,并肯定特朗普是谈判高手,感谢他促成协议。一般认为,协议的达成与新任德国总理默茨的支持有关。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出口国,德国力主避免同美国开打贸易战。默茨发表声明,对协议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及庞大的汽车行业有利。

特朗普恫言在8月1日对没有达成协议的国家,征收最高70%的关税。随着与英国、日本和欧盟达成协议,仍在协商的韩国、台湾等主要贸易伙伴都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有消息称,为避免谈判波及台湾的大罢免投票,美国延迟宣布对台湾的关税率。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率领的谈判团队,已经在完成具体磋商后在7月28日返台。韩国则由于政局动荡,前总统尹锡悦因政变未遂遭弹劾,新总统李在明缺乏足够时间准备,至今仍无谈判结果。中国于7月2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跟美国举行第三轮贸易谈判,美欧协议相信会强化美国的谈判筹码。

从至今美国所达成的协议观察,美国的做法是税率“亲疏有别”,接受美国贸易条件的盟友税率较低,如英国、日本和欧盟面对15%关税;关键贸易伙伴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约20%;被视为竞争对手的中国虽然还在谈判,但目前的平均税率高于50%。这种等级化的安排,显然有别于世界贸易组织一视同仁的贸易规则。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彼此之间如何维系既有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难免存在不小的困难,特别是美国强调用原产地标准制定关税,必然对其他国家间的转口贸易形成挑战。

作为全球贸易体系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美欧关税协议基本塑造新的贸易格局,旧有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很可能逐渐让位给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贸易体系。只要各国都还主要依赖出口美国市场,从世贸体系向美国中心体系过渡的趋势就不容易改变。但各国之间显然还须彼此贸易,因此两套不同准则的系统如何同时运作,会是今后全球贸易体系的主要难题。类似日本挺身而出,接手区域自贸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领导角色,或是可能性之一。

此外,从越南和印尼等双边协议观察,禁止中国借转口贸易出口美国市场的目的大体明确。美欧协议的能源采购内容,也根绝俄罗斯未来对欧洲的能源出口。换言之,美国用关税战为工具,改写国际贸易规则的用意,背后不无地缘政治的战略考虑。从国家安全和大国博弈的角度出发,在特定领域过度依赖外国供应,如晶片、钢铁、稀土、药品等,在外交冲突时会沦为对手反制的武器。因此,自由贸易的经济效益不再是最高原则,必须服从于自主掌控生产能力的国家安全考量。

由此观之,美欧关税协议是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议程的另一场胜利,与对日本的协议一样,投资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是重要内容。协议绑定投资要求,引导资金回流美国市场,也有确保美元霸权的用意。在外交乃至军事冲突时至关重要的产业如钢铁(影响军工、造船业)、制药和晶片等,美国也要确保利用高关税来发展和保护国内生产。全球贸易体系在过渡期间,或许还会出现波动和变数,但既有建立在世贸体系上的全球贸易安排,显然已经进入全新篇章。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