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高铁列车短暂停靠车站,总有一群人匆忙下车:他们没有拖着行李箱,也没拎着大包小包,而是拿着香烟和打火机,在站台上吞云吐雾,尽管不远处有个写着“严禁吸烟”的标语。
如此不协调的画面,不止发生一次。记得在离开北京的晚上,从酒店召了滴滴网约车去机场。在将近一小时的路途中,司机至少点了两根烟。根据滴滴规定,司机不允许在驾驶过程中吸烟。
另一次在厦门商场的厕所,一群大爷在角落一边点烟,一边聊天,完全无视走进来上厕所的商场保安。意外的是,保安也没出声制止,仿佛默认在商场厕所吸烟是合法的。
如果把这群人的行为,都当成是中国所有烟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写照,则未必完全准确。不过,在这接近20天的中国旅程中,我确实观察到无论是在公共场所,或是在有明文规定禁烟的地方,不时都会有人叼着烟招摇过市。
看着他们有恃无恐地抽烟,当下心情有点纳闷,也有些难以理解。毕竟新加坡执法严格,尤其在禁烟这方面,除了一些特定吸烟区之外,在地铁站、巴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吸烟都会被罚款,多次违例者更会被控上法庭。
还记得前不久发生的中国游客在乌节路违规吸烟后,试图行贿辅警被控的新闻吗?就是鲜明的例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有3亿多烟民,占世界烟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令人震惊的是,世界上每三根烟就有一根被中国人消费。难怪有说法称,香烟在中国是一种全民消遣物。
在上海待了接近10年的马国友人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在这里(中国),抽烟早已成为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甚至有人认为,抽烟象征着面子和对他人的尊重。不抽烟会让人觉得是在轻视别人。”
吸烟对中国经济也十分重要。据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微信公号“烟草微报”消息,中国去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6万亿人民币(约2878亿新元),创历史新高。“烟草微报”还特别强调,这为稳定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确实,除了超巨额税利,可为中国政府带来可观收入,也有不少人必须依靠烟草行业吃饭。
2019年有数据显示,中国烟草行业共有55万名职工,而烟草产业涉及近100万户烟农、超过500万户卷烟零售客户等,总计影响2000多万人的就业与生计。
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是事关千千万万人的饭碗,怪不得中国多地立法控烟已经实施那么多年,许多人对禁烟令依旧视若无睹,爱理不理。
但对吸烟者向来都持强硬态度的新加坡,这显然没有太多妥协空间。原因很简单:如果不积极控烟,越来越多人将会患病,甚至得癌症。这不仅会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衍生的社会成本也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这种代价,不是人口刚破600万的岛国,通过调高烟草税或大幅征税就能抵消的。
(作者是《联合早报》中国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