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拟斥资逾千亿港元私有化恒生银行

汇丰控股星期四(10月9日)宣布计划斥资逾千亿港元,将旗下的香港恒生银行私有化。这意味着扎根香港近一世纪的恒生银行,将终结长达53年的上市地位。

汇丰及恒生银行是在星期四一起宣布这项私有化计划,提出恒生银行每股作价155港元,较银行星期三(10月8日)的收市价119港元溢价30.3%,涉资1061亿5600万港元。

有关私有化计划仍须符合若干先决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获得恒生法院会议及股东大会批准,以及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协议安排。私有化计划生效后,恒生银行将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从香港交易所除牌退市。

汇丰目前持有恒生银行逾六成股份。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指出,这项私有化计划代表汇丰对香港经济的一项重大投资,反映汇丰对香港市场、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连接国际市场以及中国超级联系人角色的信心。

恒生银行则强调,私有化不会改变银行与客户的日常互动,客户的银行账户及客户经理等将维持不变。

香港金融管理局回应时说,已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金管局指出,交易完成后,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将继续作为两家独立的认可机构营运。

恒生银行1933年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创立。1965年,香港爆发大型银行危机,当时多家华资银行面临挤提风潮。恒生银行董事局决议后,将控股权售予汇丰。最后汇丰以5100万港元收购恒生51%股权。

恒生银行在汇丰入主后,维持独立运营,专注服务中小企业的传统,但业务规模显著扩张。1972年,恒生在香港上市,成为当地战后首家上市银行。挂牌当日,恒生的市值达16亿5000万港元。时至今日,恒生市值约有2820亿港元,在50多年里累积增长达170倍。

近年来,恒生银行积极拓展中国大陆市场,并于2007年成立恒生(中国)。不过,该行近年受累于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的信贷减值,今年上半年有关信贷减值按年增长85%至250亿港元,“具风险贷款”达660亿港元。

根据恒生银行中期业绩公告,该行6月底的总减值贷款为550亿港元。较早前,据报汇丰直接介入恒生业务拆“债弹”,要求恒生出售约235亿港元的房地产坏账。

对于汇丰这次突然宣布将恒生银行私有化,香港财经界人士普遍认为,恒生银行的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问题严重,汇丰亲自出手打救,是最适合的做法,也有利日后管理恒生。

香港财经专栏作家周显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认为,坏账只是其中一个元素,最关键的原因是近年恒生银行的业务发展一般,汇丰才采取行动。他相信,长远而言,两家银行有可能合并成为一家银行,进一步精简架构,以及减少分行。

周显指出,香港银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目前多家银行虽然赚钱,可是盈利下降,只能通过节省开支以维持盈利。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