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香港面临经济发展困难,特首李家超周三(9月17日)发表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时,宣布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并且亲自领导,以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他形容,北部都会区(北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庞大潜力,自己一直对于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心急如焚”。
为了加快发展及落实北部都会区的力度,港府将会成立由李家超亲自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透过“拆牆松绑”来简化行政流程。在新成立的委员会之下,将会增设三个工作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同时,也会订立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的专属法律。
“北部都会区”计划于2021年由时任特首林郑月娥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根据蓝图,北部都会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居住,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布局。
相比过去几年,今年港府《施政报告》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着墨不多,主要是环绕经济和民生,包括增加私楼供应协助港人置业、进一步放宽大学非本地生比例至五成、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以进一步强化部门首长的责任。
对外方面,《施政报告》表示,中国大陆企业“出海”步伐明显加快,战略重心已转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港府会整合包括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和香港驻大陆的办事处,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大陆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港府也会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积极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港设办事处,吸引更多东南亚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支持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包括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香港合作平台。官方将邀请“丝路海运”联盟成员于明年“香港海运週”举办高峰会,推广共建“一带一路”航运品牌。
《施政报告》也提出,地缘政治演变令原有供应链受破坏,港府会积极拓展新市场。香港与卡塔尔的投资协定谈判已于今年中大致完成,未来会与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埃及及秘鲁探讨签订新投资协定。
港府也会继续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会成立吉隆坡经济贸易办事处,并扩展经贸办复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告诉BBC中文,新一份《施政报告》整体而言并无太多新意,主要围绕一些微观的民生政策。他指出,北部都会区是一个带有政治意味的任务,主要是配合中国大陆的发展规划,计划的决策权不在香港手上。
香港中文大学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孔永乐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则认为今年《施政报告》明确勾划整体发展方向,以满分100分计算,他会给予75分。
孔永乐指出,深化改革及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是今年《施政报告》的亮点。报告明确订立政治问责机制及公务员评核机制,可见港府已经了解目前政治问责及公务员系统的现况及不足之处,并希望作出改善。面对全球经济的严峻挑战,加快北都发展是港府应对方法之一。
但孔永乐也表示,今年《施政报告》对于如何留住外地人才相对没有太多落墨。在北部都会区发展方面,目前也仍看不到如何能以较低成本发展相关项目,以及处理城乡共融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