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反制措施是为维护国际海运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领域延伸至海运与造船产业。中国官媒《经济日报》星期三(10月15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始终是国际海运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并不是为了升级摩擦,而是为了维护国际海运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文章指出,美国星期二(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这种做法罔顾事实,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违背《中美海运协定》平等互惠原则,严重损害中国海运业和相关企业的正当利益,破坏了国际海运和全球经贸秩序。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不是挑衅,而是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正当防卫。中国曾就相关问题向美方提供书面回应,并就双方可在相关产业开展合作提出建议。但美国态度消极,执意实施不当措施。

文章强调,中国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施压、威胁和讹诈,绝不是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面对任何无理针对,中国都有决心、有能力、有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因此,对于美方一些人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的歧视性措施,中国不会坐视不理,更不会听之任之。

文章还说,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并不是为了升级摩擦,而是为了维护国际海运市场的公平与正义。中美同为贸易大国,两国间海运体量庞大,对全球航运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之间的航运联系若被人为破坏,势必引发连锁反应,干扰全球海运体系的安全与畅通,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的正常运转。

如果任由美国一些人的霸权霸凌行径肆意妄为,国际海运规则将被侵蚀,公平正义将被践踏,合作基础将被动摇。因此,中国必须以行动捍卫国际公理,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文章最后说,中国始终是国际海运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致力于推动构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海运市场秩序。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和建设性磋商妥善处理分歧,反对以施压、针对方式解决问题。单边主义终将走入死胡同,合作共赢才是通向未来的航道。美方若有诚意维护国际海运和造船业健康发展,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针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磋商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去年4月援引该国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展开调查;今年4月宣布,所有与中国有关联的船只,自10月14日起停靠美国港口须按吨位缴纳费用。

中国上星期五(10日)宣布,从10月14日开始对停泊在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以反制美方的相关措施,并在星期二(14日)宣布,制裁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旗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