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报午餐发臭事件:涉嫌瞒报 已立案侦查

针对市民反映的学生午餐发臭事件,上海市通报称,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委员会星期二(9月23日)发布情况通报。

通报称,针对市民反映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绿捷公司”)9月15日供应本市部分学校午餐中虾仁炒蛋存在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现已查明:9月15日9时40分左右,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孙姓经理发现配送至该校的三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内有虫,即报告公司品质部钱姓负责人,钱姓负责人将情况报告公司张姓实际控制人,张姓实控人指令业务经理等人对供应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9月16日,张姓实控人要求董姓总经理对外统一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

通报称,9月16日,关注到相关舆情后,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立即对受影响的学校和食品进行排查。经查:绿捷公司9月15日共向全市211所学校供应涉虾仁相关菜品,接到异常情况报告后逐一电话通知停止供应。其中,161所学校回收了相关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菜品,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供餐。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由上海翰霖实业有限公司报关,经上海优合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向绿捷公司供应,生产日期为2025年3月20日,保质期24个月,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测报告。

通报称,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强制标准规定,学校食堂每餐次应留样,保存时间不得小于48小时。市场监管部门即对学校相应成品留样送检,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阴性。同时,对绿捷公司同批次库存未使用的虾仁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最大使用量要求;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未检出,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使用要求(不得使用)。9月22日,市场监管部门再次对同批次库存虾仁原料抽样核检,送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检测,未发现正常视力可见的杂质、霉变、虫蛀。

通报称,学校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公安部门采取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库存涉事批次虾仁全部封存处理,并立案调查。相关市级部门已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同时由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公司运行,确保学校供餐安全稳定。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切实落实好食材供应和学校履约验收情况定期抽检制度,邀请更多学生家长、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抽检,根据抽检意见加强督促落实。各区将全面核查学校餐食供应招投标情况,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程序终止合同并重新招标。公开学校负责人陪餐安排,扩大家长陪餐范围,确保陪餐人员与学生同一场所、同一餐食。此外,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纳入招投标合同约定条款,由各区统一组织第三方机构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校餐食满意度全覆盖匿名调查,根据结果相应调整供餐企业。

通报称,将一如既往坚持零容忍态度,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全力为师生提供安全、营养、可口的餐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